《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报告

时间:2023-05-07 13:25: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报告



我读的文本是存在主义,所选的章节是马丁·海德格尔关于他的哲学议题“作为在世的此在”这一部分的。

关于他的这一议题和文本阅读,我想通过一部电影《黑客帝国》来试着阐述一下。

假如现在你手上有两颗药丸,选择吞下蓝色则一觉醒来该吃吃该喝喝,和往常一样沉沦在现在的世界里。而如果选择吞下红色,那么你将迎接一个终极真相,和此世彻底告别,走向一条“决心”操劳未来的道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选择是:向死而生。

电影《黑客帝国》里的主角尼奥也面临着同样的选择难题,根据剧情发展,他选择了红色药丸。并以此解锁了自己的能力,把自己“抛掷”在那个虚拟世界之外,心系全人类的命运与未来。抛开电影的商业性质所构成的剧情走向不谈,尼奥在原本的世界里生活的好好的,为何会选择把自己抛掷出这个世界。让我们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试着分析一下。

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作为在这个世界操劳的我们,作为能思的认识论主体之前的我们,早已被抛入到这个世界当中。即在我们认识构建这个世界之前,我们确实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海德格尔把这个生存在世界的我们或我,叫做“此在”。通俗的话语就是叫:“在这儿,在那儿”。作为此在,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并不是封闭,主客二分的。而是作为敞开的存在者,我和我的周遭世界就是浑然一体,水乳交融的。我身边的周遭世界都是我的一部分,我就是我的世界,我的世界就是我。


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的存在方式是在世之在,Being-in-the-World,同样地,此在的存在方式,也是一种共在,也就是与他人共同存在,Being-with-Others我们本来就是与他人共同生活着的,我们总是和他人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之中的,我们每天要遭遇很多其他人。此在是敞开着的存在者,它对它的周遭世界是敞开着的,对它周遭世界里的东西的敞开着的,同样地,对它周遭世界里的其他人也是敞开着的。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他人在场,让你不得不进入到一种与他人打交道的状态,我们才是共在。(关于这点,在拉康的象征界有着精妙的诠释。即:但凡我们作为一个进入到语言世界的主体,他人已经先行到场。)因为我们不仅作为在世之在的此在;我就是我的世界,我的世界就是我。还是与他人共同存在的共在。所以,我就是他们,他们就是我。

海德格尔把此在的存在状态区分成了两种状态,一种是本己的状态或者叫做本真的状态,另一种是非本己的状态或者翻译叫做非本真的状态。

什么是此在的非本己态,上面讲到,此在是被抛入到这个世界之中的,它与它的周遭世界、与他人浑然一体地生存着,以至于它在这个共在世界沉浸久了,成天操劳这个操办那个,在里面活得太熟悉、太舒服了,竟不知不觉地都忘了自己。当此在忘却了自己的存在,自己不是自己了,此在就处在一种非本己的状态之中。此在在非本己的状态中,它不是自己,那它是谁?它是常人。通俗的讲,就是我们身边的普罗大众。我就是他们,他们怎么活,我就怎么活,他们谈论什么,我就谈论什么,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在这种不触目而又不能定局的情况中,

常人展开了他的真正独裁。常人怎样享乐,我们就怎样享乐;常人对文学艺术样阅读怎样判断,我们就怎样阅读怎样判断;竟至常人怎样从“大众”抽身,我们也就怎样抽身;常人对什么东西愤怒,我们就对什么东西“愤怒”。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17776715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