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 读书报告

时间:2023-05-07 13:2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世界现代史 读书报告



书目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 第九版 作者 【美】小约瑟夫 【加拿大】戴维 韦尔奇 译者 :张小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概述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作为一部导论性著作,旨在引导读者如何将理论与历史结合起来,并以此为起点,更深入、更清晰地认识历史,理解历史。从而避免人们像政治学家那般孤立和沉迷于抽象概念的迷津之中,将自己头脑中的构想简单的当作现实,而产生世俗化的政治。

约瑟夫 即本书作者将历史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并试图以理论的角度解释历史事件,从宏观上把握全球冲突与合作。通过一、二章的理论介绍和三、四、五章对一战、二战以及冷战的历史分析去解答第六七八章所反映的当前国际冲突问题,并由此引发第九章对未来世界的思考。因此,我浅显的将本书划分为以上四个层次,并在下文中依次作以简单论述。 二、分述 1.理论介绍

“世界是一个延续性和变迁性所组成的奇特的混合体。借鉴历史以理解延续性和变迁性,不应以过去为束缚,不能忽略传统理论的学习,并要将它们运用于当前的环境之中。 —— 约瑟夫

千百年来,我们所看到的冲突与合作的基本逻辑总是令人惊奇的一成不变,尽管人类历史以来的冲突与合作的形式以及导致冲突与合作的因素总是变化不定的。因此,注重理论的适用性与现实的多变性成为研究历史、分析历史的重要原则之一。以下我就奈先生的国际政治体系、三层次分析法两方面对本书前两章理论部分作以简单说明。 1)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即整个世界的政治体系,与国内政治相对应。奈先生认为:一般的,国际政治具有三种形式:世界帝国体系、封建体系及无政府国家体系。

世界帝国体系:即一个政府主导与它交往的绝大多数国家的行为体系,最具典型的例子便是古罗马帝国。

封建体系:个人效忠对象及政治义务并非由领土边界所决定的国家体系。如中世纪的欧洲、古代中国。

无政府国家体系:由相对具有内聚力的国家组成,没有一个更高的政府凌驾于这些国家之上。在这种体系下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国家,它们相互关联且相互制约,但不存在一个更高级的权威。 2)三层次分析法

三层次分析法由肯尼思 华尔兹在《个人、国家和战争》一书中提出。他将战争分为三个层次: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个人层次聚焦决策者的性格;国家层次指国内的政治情况;国际体系指当时的国际社会政治体系。

肯尼思认为每一次冲突都可以从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因素三个方面找到原因,但在不同的冲突,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因素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例如:在一战中,国际体系和国家因素的作用高于个人因素;在二战中,个人因素则尤为突出;冷战则明显体现出三个层面的综合影响。因此,三层次分析法成为理解国际冲突的重要方法,并被人们所接受。 2.一战、二战及冷战的历史分析


1)一战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标志着三十年战争的结束。在此后直至拿破仑战争爆发之前,洲国际体系是稳定的,这一稳定得益于1713年的《乌特勒条约》因为这一条约确定的军事原则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一均势原则也在后来成为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长时期的稳定使人们对和平产生了自满情绪,从而使均势政策丧失灵活性。均势体系的变迁和国内政治体系在某方面的变化如:德国力量的崛起、民族主义的兴起等构成了一战在结构层次上的深层原因。而中层原因诸如德国内部政策、和平自满情绪的增长及领导人的个人特性。突发原因则是弗兰茨 费迪南在萨拉热窝北一塞尔维亚恐怖主义者刺杀以及其在严重危机不稳定局势中得以迅速升级。因而带来了人类史上一场空前的灾难。 2)二战

在欧洲,二战经常被人们称作“希特勒的战争”这样的说法并不无道理,但过于简单。这一说法在个人层次这方面解释了二战的起因之一,即希特勒激进极端的个人性格特征。的种族意识过于强烈,个性也过于偏执。因而个人层面在二战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从体系与国内原因来看,一战并未解决德国问题,《凡尔赛和约》过于苛刻,激起了德国民族主义情绪,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经济崩溃,从而引发社会危机。(遗憾的是,这一点在书中并未提及。同时,作者在二战分析中只重点分析了德国因素,而忽视了日本与意大利因素。)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二战的深层原因为体系因素,即它是一战的延续;中层原因是国内因素,即社会意识形态分裂使德国等法西斯国家出现希特勒这样的人物,并因此导致了民主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弱点。突发原因则是阿道夫 希特勒争夺霸权的战略。 3)冷战

在冷战中,威慑和遏制成为美苏的重要对外关系。但要分析冷战的起源,作者则提出由以下几个不同的意象或者分析层次来加以解释。首先第一个意象即个人层面,杜鲁门对孤立主义的担心及斯大林偏执的性格,都使二者过于夸大外交言辞。斯大林过分的利用意识形态,杜鲁门过分夸大美国所面临的威胁,从而使双方立场变得更为僵硬。第二个意象即国家层面,苏联实力受到战争削弱,并因此加强了对意识形态上的控制,从而使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国家与苏联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第三个意象即体系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两级格局对立的局面,一方面使沟通减少和意识形态对立形成,另一方面又摄于战争的危害避免大国间的直接冲突,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但在这一过程中,在两极格局势力的边缘地带还是爆发了以遏制和威慑为目的的小规模型的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3.当下国际冲突与合作

国际政治是一个自助体系。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有很多不同点。作者认为主要有三点:法律、武力和社会认同感。在这三方面,就效力而言,国内政治明显高于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比国内政治复杂得多,其解决之道也难得多并充满争议。诸如中东问题、中国南海等地区性问题。

另一方面,全球化被定义为世界范围的相互依存网络,并非普世性,也已不局限于经济方面。尽管全球化导致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但它并不意味着同质化,也不意味着均等。从经济全球化、军事全球化到社会全球化,说明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比起争夺权力,21世纪的人们更注重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从而催生了全球人们在各个领域的多种合作及多种合作方式。除此之外,信息革命的发展及跨国行为体的出现使现代化更进一步。人类正式步入入信息时代。 4.对未来世界的思考

冷战结束后,出现许多新的世界秩序的言论,人们开始提出有关对未来世界的各种构想:世界联邦主义、功能主义、地区主义及生态主义、网络封建主义。先不论其优越性如何,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781f86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