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日对比背景下的牧溪绘画艺术 作者:杨晶洁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6期 摘 要:牧溪是南宋时期的禅画家,在历史上是典型的“请内开花墙外香”,在本土未受重视,但经漂洋过海,牧溪的作品和风格却在邻邦日本广受喜爱和推崇,日本的水墨画深受牧溪的影响,其珍藏的牧溪原作还保存至今。 关键词:牧溪;禅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151-01 一、中国画史中的牧溪绘画艺术 牧溪,中国南宋时代的禅僧画家,法名法常,号牧溪,在有一些史料中,牧溪的“溪”亦作“谿”,其生卒日期不详。中国历史上一直以来关于牧溪的生平记载并不多,元代画家吴太素的《松斋梅谱》中对牧溪有所记载:“僧法常,蜀人,号牧溪。喜画,不曾设色。多用蔗渣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石具形似,荷芦写,俱有高致。一日造语伤贾似道,广捕而避罪于越丘氏家,所作甚多,惟三友帐为之绝品,……有云:爱于此山。”由这段叙述可知牧溪是四川人,曾言伤当时的官僚贾似道,遭到追捕后便避祸于绍兴丘氏家,大约于元代至元年间圆寂。他擅画走兽、禽鸟、人物、树石、山水、等,内容多样且题材广泛,多是以水墨作画,用蔗渣草结随笔点墨,所画皆形简神完,幽淡含蓄,不设色,不做多余装饰点缀。他继承发扬了梁楷、石恪等人的水墨画法,对之后的沈周、徐渭、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在创作手法和思想上皆有影响。 在中国古代画史中,牧溪的绘画在画论中评价不高,其作品不太被正统文人所重视和接受。庄肃的《画继补遗(上)》载:“僧法常,自号牧溪。善作龙虎、人物、芦雁杂画,枯淡山野,诚非雅玩,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在庄肃的眼中,牧溪的画仅可放置于“僧房道舍”,且只能在宗教范围内进行品评,在文人画以外的领域,他的绘画却是“诚非雅玩”。元末夏文彦在其著作《图绘宝鉴》中说:“僧法常,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但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他的评价似乎也说明了,牧溪的画粗糙而不遵循古来有之的创作原则,只能作为摆不上台面的杂玩,是被主流所排斥的。 二、日本的牧溪绘画艺术 虽然牧溪生时的作品受到冷遇,但在日本他被誉为“日本画道之大恩人”,其大部分作品由日本僧人陆续带往日本,因而现今藏于日本的牧溪绘画也远多于中国。 (一)牧溪绘画在日本流传的背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86a2a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