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观念的解构与建构

时间:2023-03-16 09:26: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艺术观念的解构与建构

摘要:杜尚的《泉》之后,西方艺术观念不断走向现代性的解构。这种现代性的解构有着内倾性、颠覆性和开放性的鲜明特征。但这种艺术观念发展至今,产生了一定消极结果,导致艺术边界越来越模糊,使其产生发展的危机。这就需要艺术从解构开始走向建构。艺术的建构至少要遵循技术与观念并重、传统与现代融合、守正与创新结合的原则,才能永葆艺术的生命力。 关键词:艺术观念 解构 建构

西方艺术观念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变革。第一次是由传统的匠艺向西方古典艺术的演变,在这次变化中,属于社会底层的匠艺跃向社会上层,成为美的艺术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人物画还是雕塑等艺术品,大多取材上倾向于贵族审美趣味,绘画材料也更加精益求精,内容上追求典雅高贵,表现贵族生活等,都让艺术充满了精英主义色彩。第二次肇始于艺术家杜尚。杜尚是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具有标志性和革命性意义的是在1917年,他随身携带了一个从商店买来的小便池参加美国独立艺术展,并将其命名为《泉》。虽然组织者并未允许其展出,但这一行为却名声大噪,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对于传统艺术的性质和边界问题开始了批判性反思。这也成为艺术史从传统向现代变革的分界线,从此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传统艺术观念被颠覆性解构,艺术边界被打破,艺术范畴被大大拓宽。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后,去中心主义的艺术观念更加走向极端。反观《泉》类的作品,有着鲜明的现代特征: 1、内倾性

西方传统艺术的审美焦点在作品,艺术的美与丑都是相对于作品而言,这是古典艺术与美学的呼应,这导致了审美的客观性,美与丑都内在于审美客体,使美成为事物客观的属性,这种美学观点也成为事物是否成为艺术品的判断标准。但《泉》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认知,一个商店的小便池并不符合传统审美条件,同时,也并不是艺术家的审美创造,但一部分人认为其是艺术品,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来源于其变革艺术观念的价值。当美与丑界限的标准被强烈质疑时,艺术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从而使美的来源主观化。审美从事物本身转向艺术的观念,作品的外在特征是否美已不重要,内倾性特征更被强调。 2、颠覆性

杜尚的《泉》颠覆了传统艺术观念,拓展了艺术的范畴,使艺术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当时的艺术界注入了活力。并且传统的审美认知本身有着阶级属性,进行审美鉴赏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经济基础、艺术知识等等,这使艺术无法更加接近更多的人,传统艺术已经走向了偏狭的领域。《泉》的颠覆性也在于打破审美垄断,将精英主义艺术拉下神坛,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这也是《泉》最重要的艺术价值。这种颠覆性是艺术自律的结果,同时也是审美现代性确立的重要开端。 3、开放性

以《泉》为开端的现代艺术往往呈现出意义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也是在颠覆传统意义基础上建立的。对事物的理解,在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看来,是此在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追求意义是人生在世的本质。那么,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一种理解的先行结构,这种先行结构即前理解,它既是理解的前提条件,又可能阻碍理解的发生。传统艺术带给人的审美经验和意义结构就是一种先行结构,


当《泉》问世,更多的人不理解这种新的形式,但正是基于这种前理解,有人才会反思,以产生新的理解,而这种新的理解又因人而异,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意义不断产生,形成一个意义的开放结构。

在《泉》之后,艺术观念被不断解构,并渗透到各个艺术领域。出现了一大批似是而非的现代艺术品将人的观念一次次刷新。艺术界限过分的模糊,不禁让人感到艺术终结的危机。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艺术的解构不应走的太远,艺术的建构迫在眉睫。艺术进行重新自我建构并非退回到古代的传统,而是一种艺术自身与时代的融合,在艺术的建构中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其一,技术与观念并重。

艺术的传统是从技到艺的过程,技是重要的基本功。而观念是使技升华到艺的灵魂。没有肉体的灵魂是虚无缥缈的,没有灵魂的肉体是行尸走肉,两者缺一不可。杜尚虽然用《泉》颠覆了传统艺术观念,但这个行为是艺术家的行为,才有了艺术革命的价值,而让杜尚被公认为艺术家的,正是他彰显了一定技艺的艺术品,艺术家的颠覆行为才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其二,传统与现代融合。

传统是重要的文化积累,任何艺术创造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泉》颠覆传统审美认知的价值,往往给人一种错觉,现代艺术必须与传统决裂才能涅槃重生。但《泉》的意义和价值也是建立在传统之上的,杜尚后来的作品《大玻璃》等,虽然有着现代审美倾向,但传统的技法、对事物的感知等等,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因素。重视传统才能走向现代。 其三,守正与创新结合。

艺术按照自身规律在历史中发展,有必要认识艺术发展的特定规律,对于艺术规律的尊重和坚守,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守正才能将艺术的生命绵延。对于艺术的传承和接续,不仅需要守正,还需要创新,这也是艺术的重要规律。但守正和创新表面上看往往形成矛盾。《泉》在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价值就在观念创新,这也成为它的一大诟病。但问题并不在于该不该创新,而在于如何创新。《泉》留下的启发是创新的前提是要认清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杜尚的时代,艺术需解决的问题是解绑,让艺术更好的生存。基于这一点,《泉》应运而生。因此,守正与创新并不矛盾,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尝试,让艺术生命尽情绽放,才是题旨所在。

总之,艺术不断解构的尽头可能是艺术的终结。艺术发展至今,最迫切的是重新的建构。观念固然是艺术的灵魂,但缺乏技艺性的肉体,只能是虚无缥缈的,一味的强调观念的重要性会模糊艺术的边界,使艺术逐渐消亡。因此,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要强调与时俱进,技术性和观念性并重,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永葆艺术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尧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李普曼:《当代美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

[4]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5]马尔库塞:《现代美学析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作者简介】:


简文韬(1993-至今)男 满族 在读硕士研究生 南宁师范大学2019级学科教学美术专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4f41c8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