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 管仲夷吾①者,颍上②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④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⑤,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⑥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 ①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时的政治家,颍上(颍水之滨)人。 ②颍(yǐng):颍河,发源于河南,流入安徽。 ③小白:齐襄公的弟弟,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齐襄公被杀,他与另一个兄弟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被杀,公子小白即位为齐桓公。 ④九:古汉语中“三”和“九”往往指多,非实指。下文中的“三仕而三见逐”中的“三”也指多次。⑤不肖:不贤,无能。⑥召忽:当初与管仲都是公子纠的手下。 【译文】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点评】 管鲍之交,为千古交友垂范,至今无人能及,成为被历代传诵的佳话。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基础是相互了解和理解。在二人的交往中,管仲做的一些事,显然很“不够朋友”,比如,他的临财而贪、谋事失策、三战三退、以及主子遭难不能以身相殉等,就颇有些令人不耻,但鲍叔牙基于对管仲的了解,并没有看不起他,而是觉得他所以这样做,是有迫不得已的理由。所以管仲才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的感慨。宽容使得二人的友谊得以长久。鲍叔牙面对管仲的占便宜,没有计较;陷自己于更加困窘的境地,也没有计较。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很多友谊的破裂,往往是因为不能包容,对一些细节过于苛求,但却忽略了其中可能有难以言表的苦衷。可见真正的朋友应当患难与共,相互谅解与宽容,为了国家的利益能不计个人得失同心协力。而桓公不计较私仇,任用管仲终成霸业,其使贤任能之举,也对后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匡天下( ) ②鲍叔遂进管仲( ) ..③尝与鲍叔贾( ) ④知我不遭时也( ) ..2.下列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齐桓公以霸 B.鲍叔不以我为贪 C.鲍叔不以我为愚 D.鲍叔不以我为怯 3.就文言句式来看,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 A.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D.管仲之谋也 4. “吾尝三战三走” 中的“走”是古今异义的词,它的古义是 ;今义是 。请从你学过的古文中再举出1—2个古今异义的词: ; 。 5. 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齐 桓 公 以 霸 九 合 诸 侯 一 匡 天 下 管 仲 之 谋 也。 6.翻译下列句子。 ①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②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③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7.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你怎样评价鲍叔牙? 8.“管鲍之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你读了本文后受到了什么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4bd35bb7360b4c2f3f6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