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金海中学 八 年级 语文 科导学案 课型: 班级: 小组: 学习课题: 《蜡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设计:蹇思荣 姓名: 审核:李敏 第 1 课时 审批: 累计 课时 使用时间: 月 日 星期 1、积累常用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清文章的思路及记叙要素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理清文章的思路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备注栏内请老师们补充复备情况,请同学们补充课堂笔记) 流程及预见性问题 一、解读目标 文本背景: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完全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关于西蒙诺夫: 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代表作有剧本《我城一少年》长篇小说《日日夜夜》。《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等均获斯大林奖金。 关于通讯: 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时效性),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 了解文本背景,以助于更深刻的理解文本 学习要求和方法 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 二、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偷袭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匍匐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精疲力竭: 名副其实: 颤巍巍: 三、能力提升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通讯的六要素。 自我检查: ●我想和教科书对照或请教同桌,以上注音都正确吗?正确( )错误( ) ●我能自己检查写的对错 正确( )个 错误( )个 独立思考,可以边浏览,边用红笔勾画关键词 结合文本中具体的语段来进行阐述。(独立思考后群学交流) 2、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四、结构梳理 读懂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它赞美了----------------,讴歌了-------------------------------。 结合写作背景及文本内容来思考写作目的 让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这堂课收获了多少吧! 5分钟 五、过关检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b82b540912a2161579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