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3-04-11 23:32: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下第三点“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中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而这段话指出了培养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强调指出了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基本策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一)深挖教材,在品析中陶冶情操

语文学科的德育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涉及思想教育的因素,它的这一特点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和企及的。语文教材上选择的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情感又终于情感的,语文教材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语文课堂的形式也随着课改的深入而多变,它的意义绝不单单在于带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凝聚着作家思想、灵感和激情的文字以及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影响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逐渐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识、理性的思考,并最终正确塑造他们精神世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语文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设计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着重让学生抓住三处。第一处是第四自然段,先饱含深情地朗读,然后让学生回想过往生活中类似的画面,与大家分享那时与此刻不同的心态,从而理解父母唠叨中的爱。第二处是第五自然段,引领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并引导他们再次去找寻类似的生活经历,反省自己对父母不当行为的点点滴滴。第三处是父亲过铁道时的艰难情景,配着乐曲,看着画面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只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的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读到此处,深情的讲解,父亲奔丧回家,一身的重孝,又失业了,送儿子远行读书,这时的悲伤之情可想而知,但父亲忍住心中的悲痛,一心想的都是儿子,文中的“蹒跚”、“攀”、“缩”身子“向左微倾”,把父亲为儿子买回橘子时的艰难形象的描述出来。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跃然纸上,本已伤感的儿子怎能不落泪呢? 听到这里,很多学生会潸然泪下,想起自己的父母。学生的思想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理解父母之情油然而生。

(二)自主读写,在阅读写作中体悟真情实感

阅读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更在于精神的感化与熏陶。人们从书中学会做人,从那些先贤以及现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的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的人。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阅读不仅能形成反思性评述还能促成创造性评述。在阅读有所感悟之后,学生最好用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漂浮在脑海中的思绪。恩格斯将“思维着的精神”比作由物质运动所产生的“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我们有必要将这些美丽的花朵种在我们自己的花圃里。

中学里多次接触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有一段提到贝多芬写给友人阿芒达牧师的信“……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贝多芬真是可怜已极。得知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化……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固然我曾发愿要超临这些祸害,但又如何可能?”这段话概括了贝多芬由于耳聋引起的一切痛苦,他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世界的可怜和自私。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现在的我们在贝多芬身上学到的是扼住命运咽喉的积极向上的态度。这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安排写写随笔,这样能让所学沉淀升华。

(三)言传身教,在教师的举手投足间体悟德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其身,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0],因此,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更需要德才兼备的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高为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语文教学从始至终是人与人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教师的学识与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着学生的一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师本身就是最好的德育素材。

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教材的启发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通过讲解将情感和德育思想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合理的接受;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对文本的学习,慢慢对教材中的核心思想进行理解和接受,学生不断提高道德素养,情绪也更加活跃。这样,言传身教的作用就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了。

[



[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6ffc8613f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