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手机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几乎每个人都有了一部智能手机,没有手机的人几乎没有,我们无法否认手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但是随着而来的也有手机产生的弊端。 对我而言,我亲眼见证了手机的发展,从以前的砖头手机到翻盖手机,再到半智能手机,最后是现在的触屏高级智能手机,手机的功能从一开始的只能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到现在的游戏聊天购物等功能一应俱全,功能的繁多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在诱惑着人们,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手机的奴隶。 因为智能手机,我们的生活方式真的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那些曾经被翻到卷角的杂志开始无人问津,而你似乎也开始渐渐忘记自己曾经有过的那种一排队就环顾四周,打望美女的习惯。通过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在虚拟的时空上我们每个人又错综复杂地链接成一个新的社会,而这个社会随时准备着帮我们消磨掉哪怕一分一秒的空余时光。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道指出,2012年全球拥有智能手机的人数再创新高。其中42%的用户承认,他们消磨时光的最主要的方式便是玩手机。 对此,美国亚拉巴马大学的林恩教授指出,智能手机的出现极大激发了人类的一种本能——反感无聊,渴望通过游戏来排解无聊感。而现代社会对这种排解的需求则更为强烈。当长时间地依赖于智能手机,假如一旦失去,你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甚至产生焦虑感。 而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员则进一步向人们指出,长期依赖智能手机会导致我们失去享受空余时光所能带给我们的一些潜在的好处。智能手机带来的海量信息占满了我们的大脑,导致我们开始越来越少地做一些自我反思、个性化的思考甚至只是放松下来走走神。 正如一位用户威廉姆斯所说:“因为智能手机的出现,我逐渐失去了生活中一项最重要的部分,即安静的时光,可以让我静思和书写。那时候我常常可以坐在车里,让思维自由飞翔,我思考着许多美妙的事情。而现在我已经开始慢慢远离那些古老的叫做钢笔和纸张的东西。” 早上上班见面问好,他在低头玩手机;中午同事吃饭闲聊,他在低头玩手机;晚上朋友聚会叙旧,他还在低头玩手机。 其实他没有那么忙,他可能是在“切水果”,可能是在“打小鸟”,更有可能的是在刷微博、摇微信。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培养出了这样一群“指头族”,一群习惯通过手指看世界的人。 上周,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在波士顿大学演讲,在谈到使用手机和电脑时表示,人们应当“每天将这些设备关掉1小时。将目光从屏幕上移开,关注你所爱的人。与他们对话,进行真正的对话”。 这样一个简单的建议,对很多人来说,似乎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把手机关掉,领导找不到怎么办?不能看微博怎么办?我在地铁上要干什么? 人们现在可能已经忘了,手机最初的功能,只是用来打电话而已。1983年,人类发明出第一部手机,这个重达一公斤的“庞然大物”改变了人类只能打固定电话的现实,人类聊天的历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手机赋予人类交流沟通空前的自由。 此后,手机不断升级,硬件和软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对一聊到一群人聊,从声音聊到视频聊,从即时聊到延时聊,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应用发明越来越多。 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一块小小的屏幕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人与世界之间的窗口。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天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10.3亿,很多人甚至将手机形容为现代人的“人造器官”,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手机给人类带来极大自由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的沟通和交流戴上了枷锁。 “以前玩手机,是为了把大家聚在一起; 现在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一起玩手机。” 今天,不少手机用户时刻被微博、微信、人人网、QQ等即时通信软件、社交网络软件轮番轰炸着。在海量的信息世界里,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却不知道到底要找什么;储存的手机号码越来越多,却不知道要打给谁;大家手机互动越来越频繁,却从来没有时间见面。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作为通讯工具手机的普及,手机已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新宠.近几年来,只要你稍加留意,随处可以看到一些中学生拿着手机侃侃而谈.老师在课堂上听见学生的手机声已经不是新鲜事.笔者所教的班级共56人,在2002年新生入校时只有两个学生有手机,到2003年增加10人,到2004年有手机的同学已经达23人.这与发达地区学生使用手机情况(广州,北京等地学生拥有手机已经超过了76%,重点中学超过90%.)相比比例相对较小,但发展速度已经相当快了.那么, 中学生用手机一般都做什么 调查统计:与家 联系占38.55%,发短信占52.17%,玩游戏19.13%,上网8.99%,闲聊44.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手机的使用一方面给学生与家人,老师,同学的联系提供了方便,但手机短信,玩游戏和闲聊等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已经引起全社会的观注。 中学生使用手机无非就是在学校里,比如到了学校发现要交的作业忘带来,那就可以趁下课时打个电话回家,要爸妈送过来。当然有些同学把手机带入了课堂,把手机调到振动状态,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有的在宿舍熄灯后用手机发短消息。 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跟桌上电脑或的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迅,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联系的很少。 由于手机进入课堂,也不免会带来一些弊端。 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自己没有认真地学习,也严重地影响到虽的同学的学习,把手机带入课堂会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的确不好,首先,的确没有什么“硬”措施去管理:批评他几句吧,转眼就忘;想要没收,手机又不是小人书之类的,属贵重的品,很快就得归还;想要禁用,只要学生调了振动档,小小的手机往课桌里一塞,还是防不胜防的。 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做弊,每攫的期中,期末考试都可以发现几起此类的作弊事件。更不要证券交易侥兴漏网的人了,一定还要多,连期中、期末这样的大型考试,都也到用短消息作弊,更不用说平时的那些“小考”了。利用手机作弊,更令人防不甚防,严重地破坏了考场的纪律。 有的住宿生在宿舍熄灯后,用短消息聊天,一聊就聊到深夜,造成睡眼不足,第二天也就会精神不济,学习效率也大大折扣,、不仅自己受到影响,也要扰了别人的休息。 马克思说:“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技术越繁华,人心越荒凉。人类曾不止一次在突飞猛进的技术面前,感觉到与之相伴的孤单。 人类的交流是一项复杂、丰富、需要技巧的过程,我们的情感往往隐藏在聊天过程中那些不经意的手势和眼神中。但手机简化了我们的交流,由于不能看到对方,我们需要的,只剩一个最简单的答案。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直接而浅薄,人际关系变成了手机里储存的号码,有时只要点击一下删除,我们就再也不会与之有任何联系。 某种程度上,人和人的关系逐渐成为手机的附属品,成为技术的附属品,而消费主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55a12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