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古代年龄称谓(超详细版)

时间:2023-04-16 12:03: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古代年龄称谓(超详细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仅仅是对人的年龄,就有许多不同称谓,对不同人的不同年龄,又有不同称谓,蔚为大观。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称谓,阅读文言文就会遇到困难。

1 赤子:初生的婴儿。举例: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 龆龀: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如: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幼学:十岁。如:《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举例:《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



- 1 -




角”。

8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 及笄:女子十五岁。举例:《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 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举例:《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1 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 弱冠:男子二十岁。如:《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 而立:三十岁。举例:《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 不惑:四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 知命:五十岁。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6 耳顺:六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7f5cac6ae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