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晋鞌之战

时间:2022-12-11 12:17: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齐晋鞌之战

齐桓公时期,周桓王(前422~497)时年二十岁,晋文公(前497~412)时年三十一岁,在位三十七年。齐桓公为人刚正不阿,在位期间,始终没有放弃任用贤能、稳定政局、保障自身利益的目标,曾三次率军出征齐国,为日后齐国称霸春秋打下坚实基础。齐桓公在位期间,先后经历了齐桓公三代君主的统治时期。

第一代君主齐桓公继位后,任用鲍叔牙(前553~518)、管仲(前519~515)以及桓叔三代君主鲍叔、管仲去世后继位的桓叔三代君主(前421~415)时期进行统治。

第二代君主齐宣公在位时期重用鲍叔、管仲等一批能臣武将改革齐国社会经济、军事和政治局势。

第三代君主齐宣公在位期间重用鲍叔和管仲两大忠臣武将孙武兄弟二人整顿吏治、整顿军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等举措对齐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三代君主齐宣公在位时期在内政外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对君主权力进行限制;二是推行尊长礼仪;三是实行分封制;四是废除旧制度……使齐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军事强盛以巩固地位。

齐桓公继位后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措施对后来齐国称霸春秋提供了良好基础与保障:一是制定了严密的军事部署确保齐国能一统中原;二是制订出详细具体的社会经济政策鼓励生产和商业往来;三是制定出严格苛刻的兵役制度以确保军事实力与生产实力相匹配(兵者,国之大事》);四是通过文化融合、社会融合等措施缓和了晋国内部阶级矛盾。

一、背景

周威烈王之子周幽王,即周平王。422年,周平王去世,当时年仅二十岁的齐桓公继王位。同年,晋文公去世。晋文公是楚国人,与桓公关系较好。前424年,晋文公邀请齐桓公一起到楚国做客,双方建立起友谊。前425年,晋文公出兵驱逐了南越国。但是,他也派遣大夫戴甲(原属大夫)率领军队去袭击南越国。南越军在战斗中被杀死。晋文公在国内产生了一种政治军事恐惧心理、忧患意识。于是派公子重耳出使吴国谋求援助。吴国公孙叔敖与鲍叔牙以外交手段为饵劝吴王伐齐。

二、战争过程

齐国之乱起于齐宣公之时,春秋时的郑国亦开始发动战争。郑桓公继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了政局,对郑国实施了较为宽容的政策。此时的周国(鲁国)与晋国在公元前495年仍存在一定的冲突。《左传》上记载的“春秋时鲁不先伐郑”的事件发生在周桓公时期,鲁桓公曾向西周讨伐晋国时对其帮助颇大,被周武王封于齐地,而后来管仲又向齐桓公进谏道:“齐、晋两国势强而无节制,如果要灭掉他们还可以用武力,如果有一天两国都不再强大了,那就真的没办法了。”周桓王去世后年仅6岁的卫国公子卫仲父(齐姜)继位。他为使卫国的国君地位不受侵犯及防止晋国利用齐国攻打卫国。便派子兰、田成子等人前往晋军前线作


战。432年五月初六日晋军主力从鲁都出发,进攻晋国边境线外大营;五月十二日公子卫仲、公子羽抵达了晋献公在周穆王大葬地--安丘西北大营。七月二十二日晋军主力到达安丘。八月十二日公子卫仲、公子羽率部向北进发。九月初一公子卫仲率军攻占了齐国军镇西重镇--安丘西北大军营寨。

三、军事作用

齐桓公三次率军征战,除了两次取得胜利,第三次打败晋国是齐军在战场上的一次胜利,是齐军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超强军事实力。第一次取得胜利就取得了平定中原之战的胜利,充分证明了当时齐国军队的强大。第二次在中原取得胜利之后,又打向了中原西部,打到齐穆公时,又消灭了鲁国一个强大据点。第三次在中原取得胜利之后,又乘胜进攻了晋境内最后一个大国卫国。这两次取得胜利都显示了齐国强大军队威慑力和作战能力。正是这两次胜利充分证明了当时齐国已经建立起强大军事实力,可以对齐帝国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和军事力。可以说齐桓公统治时期齐国军事实力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水平。可以说齐桓公的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无害的政治策略。

四、评价

齐人的勇武让他赢得了齐桓公的信任,但他在用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齐桓公时期,其重用鲍叔和管仲两人作为国君的得力助手,为日后齐桓公称霸春秋奠定扎实的基础。这两人不但能带给齐国强大的实力,也带给了齐君一个极好的政治环境。同时,齐桓公本人也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他能听取他人意见,并对齐、晋两家作出了评价;他还能以身作则,起到了榜样作用。这样的君主正是需要有人来辅助他统一天下。因此,齐桓公才会受到当权者的尊敬。而且正是在他“举事立威”下,齐桓公才使“三战”成为了可能。这一切都是齐、晋双方有着长远战略谋划才有的结果。晋文公对此也是十分感激。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春秋时期“三强争霸”局势的形成,从而推动了我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的发展进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8d251388d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