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财务管理思想

时间:2022-04-08 17:41: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近代中国财务管理思想



一、官督商办企业的财务管理

在近代的中国,国外企业大量雇用华人作为代理人管理在华企业,这些被称为买办的代理人积累了一定的股份公司财务管理的运作经验,也为西方财务管理思想的传播奠定了人事基础。华商的买办身份使其既以大股东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又能够充当洋行的经理人的作用,代理洋行行使某些方面的权能。如徐润、唐景星、吴懋鼎、郑观应都是著名的买办,徐润在旗昌轮船公司中充当华股代表,唐景星在超过五个国外企业附股,以后在轮船招商局中徐润和唐景星充当总办的角色来管理该企业。

官方资本的财务管理是近代中国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所追寻的目标不仅是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基础。官股是企业初创阶段资本的主要来源。在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社会环境下,在处理民事纠纷中,往往还有一定的判例和成法为依据保护合法的产权,但是,只要是牵涉到官民之间的关系,民间的产权往往得不到适当的保护而遭到官员的侵凌,因而财务管理思想也服从于封建政府管理的需要,也保留了对民间产权的蔑视。民间的习惯是把财富窖藏起来和购买土地规避这种风险。因此,在官督商办企业的初创阶段,民间资本的投资不够活跃,视土地投资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投资为畏途。早期的企业资本来源是企业的主要支持者通过挪用各项财政资金和个人积蓄来满足早期民间投资不够踊跃的问题。

民间资本的财务管理则体现了资本的本性,资本的逐利性在近代的中国则受到极大的压迫。官股多为挪用军饷或者是地方的正常的财政开支,这就注定了这种投资不可能采用股份制的标准形式即股份只能在市场上转让而不能退股,一旦条件成熟,官股就迫不及待的要求退出。因此在发展和繁荣阶段民间资本是资本的主要来源。由于官督商办企业多以许诺垄断市场为诱饵来吸引民间资本,民间资本财务管理则从属于官方资本的财务管理在一定时期,官督商办企业确实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和较高的分红比例。如:1893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宣布分红25%,19051907年大生纱厂付给其股东的红利达80%-90%。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在发展阶段可以吸引商人的资本甚至是官僚和地主的投入。投资来源的多元化和投资热情的高涨带来了股价的攀升,面值为100两的股票在这个阶段甚至可以达到200两以上的股价,股价的攀升又吸引了更多的资本。因此,在这种投资形式为民众所接受后,企业的主要投资对象为买办、地主和官僚。

官督商办企业通过地方官员的势力所形成的垄断在资本主义扩张的大背景下极易被国外的资产阶级势力所突破。从内部表面原因来看,或者是因为支持该企业的地方官员的失势而造成保护不力、丧失垄断地位和企业控制权的更易造成攀附于某一官董的股份的进出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但从根本上来看是在清王朝官僚机构的垄断控制下。

商权不可避免的遭受到官权的侵夺,各种权利界定不够清晰。尽管李鸿章在创办之初曾言:采用这种“官督商办”的制度形式可以避免官员的侵凌。但官督商办企业仍不可避免的遭到官员的侵夺。如在报效朝廷的名义下政府公开对企业进行掠夺,要求企业帮助清政府渡过财政危机进行大规模的捐助。转嫁国家投资风险:华盛纺织厂遭到火灾焚毁后吸引民众投资二次办厂,从二次办厂的利润中提取每包一两来弥补国家投资的损失。又如轮船招商局免费帮助朝廷运送兵员。而且企业一旦有利润,即成为官员掠夺的肥肉,另外还有李鸿章等官员贪污企业财产以“自肥”。官方和官员的掠夺使以信用为基础的股份制的基础遭到破坏,其筹资和创造财富的功能必然丧失。


二、近代中国股票投资思想

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几十年间的发生了三次大股灾。就说明当时股票投资思想的混乱和无序。中国股市的股市出现在1850年,一开始是外国人从事的外国股票的交易,很多中国企业也开始发行股票,到1870年代开始,上海股市开始疯涨,号称“中华第一股”招商局的原始股每股为100两白银,到了1882年,它被炒到每股265两白银。许多人开始疯狂大肆追捧官督商办企业的股票,官督商办企业不仅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其依靠官方背景的行政力量,垄断者所进入的行业。例如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也在短短几个月内从不足十两涨到百余两。股市疯狂的上涨,导致流动性过分泛滥,作为金融机构主体的钱庄逐渐成为股市中的主角。

第一次股灾导火索是胡雪岩垮台,胡雪岩是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依靠自己的政治权利,在金融界发展很快。他依靠的是阜康钱庄这个载体,在这次股市繁荣之中,阜康钱庄将大量资金投入股市获利,胡雪岩突然垮台导致阜康的倒闭,结果股市终于崩盘,股价一泻千里。例如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从18835月的每股210两以上,跌到1884年的每股29两,这次股灾使股票平均下跌了87%,这次股灾使投资者的信心十多年都没有恢复;第二次股灾发生在1910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世界经济越来越影响到中国,1908年国际橡胶价格疯涨拉开了又一次股灾的序幕,1910年伦敦交易所的橡胶股票下跌连累中国股市的橡胶股票也跟着下跌。外国投资者早已逃跑,只有中国投资者深受其害;第三次股灾发生在1921年,着证券交易所无限制的设立,交易制度的混乱和激烈的竞争导致全国200多家交易所只剩下6家,之后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十余年的萧条期。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近代的证券市场是在政府功能缺失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无序状态,企业和个人的股票投资也处于盲目的状态。 近代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缺乏法律保护的市场,可以说是一个效率极低的市场,股票市场形成的初期,在开始交易无法进行自由买卖和转让,只能从获取一定的红利,鉴于这种情况,上海《申报》188269日开始登陆国内外企业的股票交易行情。以供投资者理财的需要。不过,在股票投资的过程中呈现出:中国企业股票炒作盛行,大起大落;外国企业股票流动性不足,无人问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8e9986f1ed9ad51f01df2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