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遭遇的疫情 作者:沈祖炜 来源:《世纪》2020年第02期 近代中国发生过无数次的自然灾害,有正式记录的就达数百起,包括水灾、旱灾、蝗灾、风灾、雪灾、地震等等。大灾之后总有大疫,疫情流传危害甚烈。 疫病,即现代科学认知的烈性传染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危害近代中国最厉害的要数霍乱、天花、鼠疫等。在发明青霉素等抗生素之前,人类对付细菌性感染都很困难,对于病毒性感染更加茫然无措。所以查阅历史资料可以发现:近代中国对于疫病的记载往往语焉不详,常常分不清病因和病源,笼统地称之为“时疫”“瘟疫”“疠疫”,基本上束手无策。 据记载,1859年“陕西安康瘟疫流行”。1862年,河北正定县4月间“瘟疫大行,被染者大半,死伤颇多”。山东文登等地秋季“疠疫”大作,“民多死亡”。同年“天津通州时疫盛行,浸及都下”,该年八九月间,北京一地病死人数超过1.5万。当年瘟疫流行的还有陕西、贵州、云南等地。1863年,瘟疫在苏南、浙东、湖南和陕西流行,“死亡者甚多,至有一家无一生者”。1865年,贵州“各属城乡士民,患疫之家十居七八”。1866年,广西玉林瘟疫流行。1867年陕甘部分地区瘟疫流行。1877年河南瘟疫伴以旱灾和蝗灾。1888年湖南疫病流行,云南阿迷州、蒙自县疫疠流行,死亡甚众。1890年广东鼠疫盛行。1892年四川瘟疫流行,死亡惨重。1893年湖南瘟疫流行,死亡相继。1894年香港鼠疫,港英当局统计死亡人数2552人。由于大批居民逃离香港,香港居民人數锐减三分之一。许多染病者在离港之后死于内地,未入统计。1895年台北、彰化等地夏秋间疾疫流行。1896年台湾全岛鼠疫蔓延。1910年东北发生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鼠疫,死亡人数96998人。清政府第一次有组织地展开防疫,委派英国留学归来的伍连德,采取了比较科学的封锁交通、病员隔离和尸体火化等措施,从而第一次有效扑灭了疫情。1918年,南京发生鼠疫。1920年奉天、吉林、新疆以及江南部分地区发生瘟疫。1925年发生以霍乱为主的全国性大疫,波及21省,轻者数县,重者数十县不等,数十万人丧生。1931年长江流域水灾导致霍乱在全国蔓延。上海卫生局采取了诸如饮水消毒、隔离病人、注射疫苗等措施,但是其他省市卫生设施和医疗条件无法同上海相比,所以霍乱继续蔓延,与长江水灾区域相去甚远的西北地区也出现了大批霍乱丧命者,仅陕西省死亡人数就达十三四万之众。 这些记载,或详或略。但是总的来说,很少有详尽的描述、准确的统计和深入的分析。当时人们对于传染性疾病的认识还相当肤浅,甚至分不清传染病的种类,基本上只能以瘟疫一词统称。同样,整个社会公共卫生条件极差,缺乏有效的应对办法,无论是疫区还是外界,都只能听天由命。 疫病流行危害极大,但是对于近代中国造成更大影响的却是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人们温饱不保,当然更加关注粮食收成。造成人为鱼鳖或赤野千里的水旱灾害往往会引起更多的官方重视。1932年河南114个县、陕西近百个县多灾并发,两省死亡81万人。1933年黄河决口数十处,陕豫冀鲁和苏北被淹1280万亩,灾民364万,伤亡1.8万。1934年又是黄河水灾,灾区耕地受淹46%,江、浙、皖、湘、鄂、赣、豫、鲁八个省中有241个县受灾,灾民2198万。1936年河南待赈饥民近千万。如此大规模的灾情,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人们对于疫情的关注。 在传统社会中,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是缺位的,至多有一些民间团体,诸如同乡同业组织、慈善机构的“行善”和一些个人的“义举”,起到些许对付疫情的作用。政府对于疫情防治发挥作用直至20世纪才出现。1910年清政府第一次介入东北鼠疫防治。1916年北洋政府内务部制定了第一部《传染病防治条例》,而后还颁布了《检疫委员设置规则》和《清洁方法消毒方法》等公共卫生方面的法规。1930年、1944年南京国民政府也曾修订《传染病预防条例》,充实了该条例的内容,扩大了条例的涵盖面,卫生防疫工作出现了制度化和由行政部门担责的积极趋向。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的当下,简要回顾近代中国遭遇疫情的历史,显然让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当代中国应对疫情具有前所未有的技术优势和制度优势。我们的科技力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弄清疫情的来龙去脉,研究出有效的医疗方案;我们的组织体系可以组织起全国各行各业全面打响疫情阻击战;我们的社会动员能力可以实行最有效的隔离、消毒、集中收治等防疫措施。因此,我们有理由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f8a605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