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7年高中语文新课标概念跨媒介阅读 2017年新课标提出全新概念“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中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必须创设情境,设计专题。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通过专题完成跨媒体学习任务,必须弄清楚“跨媒介阅读”这个新概念。在弄清“跨媒介阅读”前,我们先考察语文课标中有关媒介的问题。 媒介是什么?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媒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储信息的工具,二是传播信息的工具。书、U盘、互联网上云盘都是存储信息的工具,这就是媒介。电话、电视、电子邮件、QQ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这也是媒介。这样把媒介看作两个工具,是为了方便而已。某一种媒介是哪种工具,有时是很难区分。书架上的书作为存储信息的载体而存在的,这时它是存储信息的工具。如果有人阅读这本书,它起着传播信息的作用,这时书是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果媒介只是存储信息的的工具,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它是没有意义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没有必要区分媒介是存储信息的工具还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把媒介看作是传播信息的工具就可以了。因为在语文学习中,没有哪个学生把作为存储信息的书束之高阁,书在这里起到了传播信息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那些帮助学生阅读、交流的具有传播信息功能的物质就是语文学习媒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科书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媒介。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传播信息的工具增多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就自然增多了。新课标站在时代的前沿,敏锐地意思到这一点,在语文课程中引入媒介的概念,为了表述方便,称之为语文学习媒介。顾名思义,语文学习新媒介跨越语文教科书这个纸质传统媒介。换句话说,指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语文教科书以外的使学生与他人、学生与知识和信息发生某种关联的非纸质物质。 在这里我们强调语文学习媒体的“非纸质”性是有原因的。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读语文课本,也要读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等,学生对这些纸质媒介比较熟悉,都是通过视觉感知媒介获取信息。学生只要有一定的阅读知识和文体常识,就能够读懂。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不列入语文学习新媒介范围内。语文学习新媒介强调一个“新"字,突出其依托电脑、手机、互联网的特点。 语文学习新媒介有哪些具体形式呢?电脑存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强大,手机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及时、快速,互联网存储信息传播信息的广度无以伦比,其中的技术手段并非全部可以为语文教学所使用。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和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水平来看,语文学习新媒介有这些形式或类别:广播、电视、新闻网站、阅读网站、文档收集类网站、视频汇集类网站、影视资料库、网络综合资料库、APP;新媒体、微信、微博、博客、QQ、公众号、电子邮箱、贴吧;搜索引擎、在线词典等等。这些媒介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是经常用到的,也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时代特征。 语文学习新媒介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应该弄清楚语文学习新媒介的特点。 第一、时代性。语文学习新媒介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它依托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学习新媒介也将随着发展。可以预见,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又将给语文学习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特性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近发明的传播技术。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运用传播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偏好,了解这些对教师设计学习专题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灵动性。语文学习新媒介不像传统媒介教科书那样,是单向、线性以及不可选择的。运用语文学习新媒介学习,学生可以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信息发布者可以交流互动,在交流互动中获得体验产生共鸣,从而达成学习目标。这种灵活互动的特点是传统教学媒介无法相比的。灵动性还体现在学生接受信息发布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和不受时间拘束上,要了解某方面的信息,学生用手指轻轻一点手机触屏,信息就在眼前。当然,这种灵动性也给调控语文教学过程带来困难,如何克服灵动性带来的困难是语文教学必须研究解决问题。 第三、选择性。 语文学习新媒介引入语文课堂,有助于语文教学实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目标,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群提出的任务,更有助于师生高效互动,达到语文教和学的更高要求。利用好依托电脑、手机、互联网媒介教学非常重要,但是运用好语文学习新媒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语文学习新媒介是工具,工具有不同的功用。镰刀是用来割草的,锯子是用来锯树的。工具用对了地方,效率就会大增;工具用错了地方,效率就将大减。比如,文档收集类网站相当于以前的文集,把同类文档收集在一起,为大家查阅提供方便。不同网站收集不同类别的文档。教师在设计专题时,要引导学生把各种文档网站当作文集,当作图书馆加以利用。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有一个快速、准确地查阅自己需要的资料的问题。互联网上有海量的资料,如何快速、准确地查阅自己需要的资料呢?教师要教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同样,互联网上的视频汇集类网站、影视资料库、网络综合资料库等都是资料汇编性质,这些媒介供语文教学查阅资料。在教学中要防止学生漫无边际地乱找资料,设计教学情境和专题时,可以给学提供较好的资料汇编网站。总之,资料汇编媒介的阅读跟传统纸质阅读媒介大致相同,在教学中只要注意以上问题,学生就不会产生媒介阅读的陌生感。再如,新闻网站作为语文学习新媒介给学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新闻知识知之甚少,以前的教科书对新闻的要求不高,校内校几乎不看新闻。如果依据新闻网站设计专题,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如,视频、电影作为新媒介引入专题学习,不能像以前那样仅仅把视频、电影当作语文课堂的添加剂,调味品。新课标的理念是把视频、电影当作学习的媒介,它如同教科书一样,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电影获取信息,得到体验。再如,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引入语文课堂,不是要学生在上面传播不实新闻、花边新闻,而应用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些清楚地说明语文学习新媒介具有选择性。选择性至少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媒介,其次要选择适合教学的媒介,然后要选择可控的媒介。 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被引入语文学习过程中,说明白一点,媒介是语文阅读的工具。由此可知,跨媒介阅读就是运用跨媒介获取信息的过程。这种阅读方式并不稀罕,学生早就有实践有收获有体验了,比如,课内读教科书,课外读报纸、杂志,也就是跨媒介阅读。但是,把语文学习新媒介引入语文学习过程中还是头一回。有人会说,多媒体早就进入了语文课堂。其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不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媒介,它仅仅是教师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学生不是运用多媒体的主人,教师才是运用多媒体的主人。跨媒介阅读的主人是学生,学生主动、积极通过跨媒介完成学习任务。 跨媒介阅刚刚起步,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下边简要谈谈三个问题,以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第一、跨媒介阅读的新奇感和陌生感的消除难题。运用跨媒介阅读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有很大区别。与运用传统媒介语文教科书进行阅该相比较,跨媒介阅读容易让学生产生陌生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习惯于读教科书上文章,完成书上安排的学习任务。在电脑上、手机上精阅一篇文章,然后完成学习任务的形式,对于多数学生而言都是新奇的、陌生的。这种感觉对于需要沉思、体验的阅读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学生易分心。所以,语文课程上提出的跨媒阅读不是一般的泛读、浏览,它是带着任务的阅读。跨媒介阅读刚引入语文教学中时,一定要消除阅读的新奇感和陌生感。 第二、跨媒介阅读的操控难题 语文教学中的跨媒介阅读与一般跨媒介阅读很不相同,一般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主动选择媒介,抓紧时间学习或查找资料。学生学习语文是有任务的,大凡有任务学生都不会太主动学习。如果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任务,教师很难掌控学生利用电脑、手机、互联网的学习。电脑、手机及、互联网上有很多非学习的内容很吸引人,在没有老师的督促下,学生接触电脑、手机、互联网,难免开小差、打游戏。学生一旦开小差、打游戏,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将成为空话。学生在完成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时,教师很难调控学习过程。如何调控学生跨媒介阅读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第三、跨媒介阅读的分辨、选择难题 社交媒体、互联网内容十分丰富,精华与糟粕共存,学生难以辨别。语文教学育人功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设计专题时,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的媒介。如何引导学生分辨、选择学习内容既是难题也是关键,其具体做法也有待研究。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做了这样的表述:“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在这里新课标清楚地说明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目的是学习语文,所以,教学中不管是创设情境,还是设计专题都必须以学习语文为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1a3f2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