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备考:高中语文阅读小说答题模式1

时间:2022-03-24 04:28: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说复习“十加一”要点

一、【小说标题常见命题形式】

1、把标题××改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分析是否可以换标题】

2××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探讨标题作用】

3××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探究标题意蕴】 二、【标题作用答题思路指津】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三、【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

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四、【标题替换答题思路指津】

1、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用 2、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XX形象 3、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XX主题 4、替代的题目有XX缺点 五、【小说标题的考查类型】

1、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①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2、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六、【小说的常用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

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阅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或暗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渲染环境氛围;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暗示小说主人公的命运。 3、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七、【小说的常用结局及效果】

1、出人意料的结局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4、戛然而止结局 八、【插叙与倒叙的区别】

1、插叙:是在顺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叙完接着顺叙中心事件。插叙的内容是一个片段,它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插叙的部分是安排在顺叙的过程之中,位置居中。插叙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对某事件做注释、说明,有时是为了突主题。作用: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或交代细节,从而深化主题。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回到倒叙与顺叙的接榫的地方上来,结束全文。倒叙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叙述顺序上的变化,位置在前。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九、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1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易混术语区分

十、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格外注意以下题型

“小说是怎样叙述故事的”题型 答题角度总结

一.设问方式

1. 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2.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

二、常见题型:

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这篇小说,作者从“你”的角度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对……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5.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答题角度总结

1. 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2. 叙述人称及视角: 第一人称,(作用: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 第二人称,(作用: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作用: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视角:全知全能视角、有限视角、客观视角

3. 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

4. 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 补充说明: 第三人称又分三种,分别是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和客观视角。 第三人称中,“全知视角”是绝大多数的故事所采用的手法,此外,历史文学作品也大多采用这一手法。在这种视角中,作者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他的描写不存在任何客观限制,哪怕是世界上不可能有第二个人知道的事,也可以写得活灵活现,比如他可以写一个人行动前的心理独白,也可以写一个永无破获之日的案件真相。但有一点,那就是他写的必须是这部作品中的“事实”,举个例子,他不能在作品里先写“老王死了”,后来又说“老王其实没死,他是装的”,而只能借助作品中某个人物来“以为老王死了”

2




第三人称中的“受限视角”就是从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出发,作者的认知不能超越这个人物的认知,也就是说,是“从这个人物的眼睛看出去的故事”,可以写这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这个人物不可能了解,也不可以写这个人物不可能看到或知道的事实,顶多只能通过别人的转述得知。不少侦探作品采用“受限视角”,最著名的就是《福尔摩斯探案集》,所有的叙述都是从华生大夫的视角出发的,而非全知全能。

第三人称中的“客观视角”类似于电视台的新闻采访,作者把自己放在和读者同样的层面上,只能以客观的角度去了解事件,他不会比读者知道得更多,因此没有作者的“优越感”,他和读者的认知是保持同步的,同样,用这种手法的话,也不能直接去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而只能记录人物展现在外的语言和行为,剩下的交给读者去评判,也就是只能记录人物“怎么说”“怎么做”,但不能记录“怎么想”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4fb26d9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