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05–2006学年秋冬季学期《 医学心理学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时间:2022-04-30 13:26: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大学20052006学年秋冬季学期《 医学理学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1.对医学理学的合适描述是( ) A 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的关系 B 研究解决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C 偏重于相对正常行为的研究 D 以上都是

2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瞻性研究是纵向研究 B 回顾性研究不是纵向研究 C 横向研究不需设对照组 D. 纵向研究必须设对照组 3. 关于新医学模式对心身的认识,不正确的有:

A 人的心理对健康有能动作用 B. 社会环境对健康也有影响 C. 人的心理特性比生物学特性更重要 D。心身相互联系 4.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遗传因素 B 孕妇情绪状态 C 胎教 D 社会环境 5 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6 行为治疗的目的是:(

A 纠正不适应的认知模式 B 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模式 C 重现童年期的心理冲突 D. 发挥个人的潜能 7 支持疗法的理论基础中,不包括:(

A 认知调整 B. 善用“资源" C 提高应对能力 D 挖掘幼年体验 8. 不符合快波睡眠的征象是:

A 心率加快 B. 呼吸加快 C。胃肠蠕动增加 D 血压上升 9. 失眠的心理社会因素不包括:( A. 过度疲劳或紧张 B. 对健康过度关心

C. 不良的自我暗示 D。入睡前饮用兴奋性饮料 10 心理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 A.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B.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C. 严格的保密措施 D 采取综合性的手段

11. 父母对子女的轻微损伤表示大惊小怪或泰然处之,影响子女成年后对疼痛的态度,这属于:( ) A 社会学 B 对处境的认知评价 C. 注意 D 暗示

12 某企业经理,工作效率高,好胜性强,对他人常常存有敌意。这种行为特点称为: A O型行为 B C型行为 D B型行为 D A型行为 13 遵循现实原则的人格部分是: A 自我 B 超我 C 性力 D 本我

14. 某病人易焦虑抑郁、过分敏感,遇挫折有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如要求填写艾森克人格问卷,其结果可能性最大的是:

A. E分低 BL分低 CN分高 DP分高

15.与目前人类死亡原因有关的所谓行为危险因子指:( ) A 烟瘾、酒瘾、药瘾 B 过食、肥胖和运动不足 C 对社会压力的不良反应 D. 以上都是

16 经常生病打针的儿童,对穿白大衣的人感到害怕,这属于:( A. 联想 B 泛化 C 强化 D. 恐惧

17 饮酒后感到烦闷解除,逐渐形成了饮酒的嗜好,这属于: ) A.惩罚 B 消退 D 正强化 D. 负强化 18 罗杰斯认为儿童自我不协调的原因是: )

A。条件性积极关注所致 B. 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距离接近 C 无条件性积极关注所致 D 潜能发展的阻碍 19 鲁利亚认为每一个心理过程都: )

A 由脑的三个功能系统协同完成B. 运动的计划、调节和控制系统只参与运动的执行 C 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完成认知过程 D。由每一个功能系统独立完成 20. 现代心理生物学的宏观方面研究主要是: A.探讨生活事件的性质 B.心身相关多因素研究 C.社会因素的影响 D.环境因素的影响


21. 思维的两大特征是:

A 复杂性和逻辑性 B 逻辑性和概括性 C 分析性和抽象性 D 间接性和概括性

22 一个术前病人既想通过手术解除病痛,又担心手术会影响机体的某些功能。所形成的动机冲突是:( A. 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23. 塞里强调应激原作用于机体后产生: A 非特异性心身变化 B 特异性心身变化 C. 特异性生理变化 D 非特异性生理变化 24. 心理防御机制来自以下理论:

A 行为学习理论 B. 精神分析理论 C. 认知理论 D 人本主义理论 25 对心理测验来说,下列不恰当的叙述是:

A 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测定和数量化 B. 主要采用评定量表的形式进行 C 需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进行评估 D 能力测验的信度要求达到0.80以上 26 认知治疗重视的是: )

A 个体适应不良的行为 B 个体潜意识的冲突 C. 个体童年的创伤经历 D. 个体对现实事件的评价 27 关于心身疾病,下列何者叙述不正确: )

A 躯体疾病的发病因素中存在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 B 是躯体疾病造成的心理障碍 C 多数与某种特殊性格或行为倾向有关 D 治疗时可能采用行为矫正方法

28 癌症病人听到癌症的诊断后,出现心理反应的顺序是:( A 否认—怀疑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休克—恐惧期 B 否认—怀疑期,休克—恐惧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 C 休克-恐惧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否认—怀疑期 D 休克—恐惧期,否认—怀疑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 29 手术时突然停电,这时病人最强烈的需要是:( A 安全需要 B 交往需要 C. 尊重需要 D 感情需要

30. 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的特点是:

A 医生为病人做什么 B 医生教会病人做什么 C 医生帮助病人自我恢复 D. 以上均不是 二、填空题(15分)

1 本学期“概念形成”实验所用的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

2 LCU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它被用于检测________________ 3. 特质应对问卷的两个量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卡特尔人格理论把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________________. 5 代币法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心理评估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________________和心理测验等。

7. 心理咨询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 8. 情绪有三方面独特的内容,即:_______________、外部表情和生理反应。

9 认知疗法认为各种心理障碍常是由于个人对某些特定情境的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10.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有三个系统,即:________________、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1.心身疾病总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15)

1 心理健康2 否认机制3 投射测验4 性格5. 生物反馈疗法 四、问答题(27分)

1.如果你的好友失恋了,你准备如何运用心理应激理论帮助他? 2 心理测验工具如何才能标准化? 3. 试述临床中医患交往的种类。 五、论述题(13)

试分析行为学习理论在医学理学中的意义。 一、单选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DACDBBDCDBADACD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BDAABDCDBBDBDAB 二、填空题

1.叶克斯选择仪2.生活变化单位,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强度3。积极应对,消极应对4.根源特质5.正强化6.晤谈7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8.内部体验9.认知歪曲10.瞬时记忆11.心身同治 三、名词解释 1 心理健康

: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健康的心理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良好或完满的状态。 2 否认机制

:把已经发生,但又不愿被接受的痛苦事实加以否定,当作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心理负担.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否认通常是无意识的. 3 投射测验

:是指观察个体对一些模糊的或者无结构材料所做的反应,通过被试者的想象而将其心理活动从内心深处暴露或投射出来的一种测验,从而使检查者得以了解被试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冲突。 4 性格

答: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5 生物反馈疗法

答:是指借助仪器,将人体有关生物活动信息动态地加以记录、放大和转换,并反馈给个体,个体通过对这些反馈信号加以认识和体验,学会有意识地自我调控这些生物活动,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功能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四、简答题

1. 如果你的好友失恋了,你准备如何运用心理应激理论帮助他? :(1)根据心理应激理论(如下图所示),心理应激的中介变量包括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个性等. 2)我准备采取如下措施:

A. 改变认知评价。B 寻求社会支持。C. 提供合理的应对方式。D. 改变个性中的部分消极成分。 2 心理测验工具如何才能标准化?

答: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工具应具备常模、信度和效度等基本特征。

常模就是根据标准化样本测试获得的具有代表性的结果,有多种表示方式。

信度(reliability)又称可靠性,这是指重复测验的一致性,也就是指测验的稳定度,用信度系数表示。具体方法有重测信度,分半相关,等价法,α系数.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这是指测验实际上测量些什么,是否符合测验的目的.具体方法有校标效度,结构效度,内容效度。

3. 试述临床中医患交往的种类。 答:(1)言语交往

交谈初期:开放式晤谈

交谈中期:采取“半结构式"讨论方式. 交谈末期: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 2)非言语交往

面部表情;身段表情;目光接触;人际距离与朝向;语调表情 五、论述题

试分析行为学习理论在医学理学中的意义。

: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型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或改变。主要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示范作用,认知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可以是因为“错误的习得性行为",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行为也是通过强化而固定下来的。某些社会环境刺激引发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如情绪紧张、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由于个体素质上的问题,或特殊环境因素的强化,或通过泛化作用,使得这些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可被固定下来而演变成为症状和疾病。 行为学习理论是多种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如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正强化法,示范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ad92c4fbd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