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独处,是做自己最好的方式 -01- 人,有时候也是要有一点孤意的。 不必追逐世俗的热闹,不去羡慕凡尘的繁华。 独处,意味着不用违心迎合、不被世俗打扰,意味着简简单单做自己。人到中年才懂:独处,是一种高级的享受。 曾经老子说过这么一句话: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略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故圣人为腹不为目,取此而去彼。” 人活着,有个只属于自己的空间极为重要。那是你的安全地带,少了旁人的关注和闯入,你可以放放心心做自己。 安静的独处,是做自己最好的方式。到了中年,有许多人,会变得向往简单安静的世界,不愿再被所谓的人情世故所束缚。 -02- 我有一首特别喜欢的歌《从前慢》歌词写得安静而饱满: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不得不说,一个人太想与周围的世界打成一片,势必会变得不像自己。曲意逢迎的事情做多了,内心总会感觉疲惫。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 就是安静地独处。做一个安静美好的人,像花儿一样,淡淡的馨香,于心灵深处自在开放。 林清玄在《人生最美是清欢》里说:“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我喜欢安静的夜晚,让思绪自由行走,流动的月色里,在一盏茶里沉默。杞人忧天,焦虑袭来四面楚歌,胡思乱想,烦恼起来丝丝如网。 -03- 韦应物有一首诗《咏声》: 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 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意思是宇宙万物皆以“静”为常态,声音生于静,最后也复归于静。安静安静,心安了,人便静了。在淡淡的宁静中,守一颗淡淡的心。 余秋雨说:“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驿站。” 人生在世,如履薄冰,如身在荆棘之中,只要心不妄动,就不会受伤。而独处时最轻松,不用刻意迎合,不用强颜欢笑,不用违心而为。 人生不过百年,何必忧心烦恼?安静,是一个人在尘世中最优雅迷人的姿态,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修养。 -04- 亦舒说:“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人生的境界,说到底,是心灵的境界。唯有心灵的安静,方能铸就人性的优雅。 人唯有在独处时才能抛去束缚,认真地倾听内心,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需要摒弃什么。 心静则安,安然生活,人生皆在一份心情中,花开有花开的守望,花落有花落的无奈。 《百年孤独》里有这样一段话:"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最终都要用寂寞来偿还,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 在淡淡的岁月中,过淡淡的生活。是千帆过尽的平静,是历经沧桑后的安宁,感受到天地之间的飘逸与清朗、从容与潇洒。 安静地独处,是一个人在尘世中最优雅迷人的姿态,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修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afea08cbf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