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人节的来历

时间:2023-02-16 04:18: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夕情人节的来历

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的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还有明代罗颀《物源》曰:楚怀王初置七夕。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直到汉代,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如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又如《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单身女性节

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还是一个提倡男女相亲的节日? 民俗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七夕节首先是单身女子的节日。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赵魁夫认为,中国古代,七夕节应该是单身女子最快乐的一天,即使是春节,不少女子都未必可以穿着新衣服去串门,家中一般使唤男子走亲访友,只有在七夕节,古代的单身女子可以着盛装,大大方方地走出去与姐妹们聚会、玩耍。

七夕节最早是在西汉的宫廷里执行的,后来流散到民间。赵魁夫说,在西汉宫廷,宫女们不可能被提倡任意恋爱,所以七夕节最早的内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们在这一天展示刺绣、针线等手艺绝活。

赵魁夫告诉记者,七夕节流传到民间以后,被加入了诸如爱情、家庭




美满等愿望,甚至还加上了提倡读书、写文章的内涵,比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就提到七月七日人人晒书的片段。尽管七夕节各地风俗不同,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变的就是以乞求女子巧慧为主。

从这个角度出发,赵魁夫认为,七夕节与西方的情人节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代绝对不允许妇女和丈夫之外的情人有暧昧之情,这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不可能放到台面上来讲。赵魁夫说,因此有一种说法是,七夕节只应该是未婚女子的节日,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意思。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博士储冬爱也认为,七夕节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未婚女性的节日。在近代,珠三角地区确实存在着一批单身女性,而她们也确实是乞巧节的主体。但是,这批单身女性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结婚之后不满安排的婚姻而回到娘家居住,并终生不落夫家”;另一种则是所谓的自梳女,这类女性一般是在十五六岁适婚时却不满封建包办婚姻,而对外宣告终生不嫁,并从此搬入姑婆屋住。这些女性是近代珠三角独有的一个群体,她们反抗封建婚姻,用自身的行动来追求独立自主的婚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b5e1213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