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一题多解”,为小学数学教学“指点迷津”-精品教育文档

时间:2023-01-03 07:30: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巧用一题多解,为小学数学教学指点迷津

引言

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智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在学生解答数学题时,启发学生从例外的角度思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同一道题给出例外的解答方法,以此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一题多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更严重的是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严重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经常以题海战术为策略,其只是为了让学生牢牢记数学知识,从而应对各种考试,整个学习过程都是枯燥无味的。这种传统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当代教师应该摒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积极调节课堂气氛,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松弛喜悦的状态下学习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一题多解可以充分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创新,发散思维,寻求多种解题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用自己的言语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索[1][2]

例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解答方法呢?现在请大家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也许你还会发现其他解题思路。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乐于思考,打开思路,从而得到例外的解题方法。在独自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思路得以扩展,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学生都能融入到知识的探索中,从而产生学习欲望。

2.“一题多解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1 / 3






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工具,因此学好小学数学极其严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题多解往往会给老师和学生带来无意的惊喜。应用一题多解不仅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而且可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2.1正负数含义的一题多解

学生刚刚接触负数时,会对负数比较陌生,也许会很难接受,但是如果老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生就会很快了解负数的含义。例如:3-3老师在讲解这组数时,可以先给出一种情况,即正数3可以表示小朋友得到3块糖果,而负数-3就可以理解为小朋友送出去3块糖果。随后学生想象在例外的情景下,这组正负数代表的例外含义。譬如:温度3和零下3;收入3和支出3元,等等。

2.2算法中的一题多解

一个简单的计算,譬如(18-9+1),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可以用例外的方法和例外的思路来计算。课堂上,老师可以用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想一下18-9+1)这个算式你会怎么计算呢?之后,学生就会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独立思考,得出例外的答案。

譬如:先计算(18+1)得到19,再做减法(19-9),这样就会使计算简单;或者直接按顺序计算先计算(18-9)得到的结果再进行加法计算(9+1);再或者学生可能会用比较生动形象的模型来解答,即找来很多石子,首先拿来18个石子,然后从这18个中拿走9个,再拿回1个石子,最后剩下的石子数就是计算结果。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就会有例外的解题思路,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就会得到例外的解题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2.3应用题中的一题多解

一道应用题,例外的学生会从例外的角度思考,从而得到例外的解题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寻求多种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例如:某班学生总数是30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求这个班中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这是一道很简单的应用题,老师在设置问题时可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bf2b4c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