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 作者:罗俊杰 荐评:倪丽彬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6期 《论语》中的金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某种程度揭示了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先正面肯定这一流传已久的名言,欲抑先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从自己的心理推及他人,自己认为那样做会不妥,就不应该要求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那么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总之,孔子所言是告诫人们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理解尊重他人、友好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但从今天来说,“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更应值得人深思。即便是自己愿意的事,也要多加考虑,不要轻易加于人。(承接上文,阐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更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 人皆生而平等,各人有各人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自己喜欢什么职业,就要求孩子从事什么职业;许多老板自己喜欢哪种项目方案,就希望员工坚决按自己的意思去做,等等。如果对方没做到位,一方就会责怪另一方,可是他们又何尝理解过对方的内心?殊不知,丈夫对妻子的劝导不care,子女对于父母的“教诲”不感冒,员工对老板的方案有异议,反而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生活的步调和工作的开展。(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的原因。) 有一个故事讲得很有道理。说古代有两个人,均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学菁华。这两个志同道合者相知已久,却从未谋面。甲喜欢酒,无酒不欢,却十分讨厌吃鱼;乙喜欢鱼,无鱼不饭,然特别厌恶喝酒。一天乙到甲家做客,甲备好满桌佳肴,唯独无鱼。乙半天不能下筷。甲给乙敬酒,乙就偷偷把酒倒掉,隐着脾气差点没发飚。酒过三巡,乙问:“你这里靠海,为何无鱼呢?”甲说:“多的是啊。各种鱼虾,应有尽有,先生何出此言?”乙不高兴了:“那今日桌上怎么没鱼呢?”甲说:“我讨厌吃鱼。子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更不敢以鱼来怠慢先生啊。”乙默然无语。后来,乙宴请甲,鱼鲜满桌而无酒,后话不提。从此,二人再无往来。(列举典型事例,从反面论证自己的观点。) 正如“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个性不同,爱好相异,所形成的世界观也就不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是严重扭曲的。(从更深的层面,揭示“己之所,施于人”的本质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 芸芸众生,形形色色。有人视权力为上帝,有人却视金钱如粪土;有人喜欢征战商海,有人却独爱潜心科研;有人热衷户外运动,有人却一心看书写作,这些,都不能强加更改。我们无法接受自己讨厌的东西,别人也有可能也不能接受我们的“好意”。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人的起码品格,那么“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则是更高层次的修养。(事理与事例相结合,论证“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的重要性,并且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加以比较。) 康德说,值得人们敬畏的,除了头顶的璀璨星空,还有心中的道德法则。唯有敬畏着心中的道德,方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照亮一方天地。(以名言作结,号召人们敬畏道德,加强个人修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cc77409cc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