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3-03-16 01:23: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社会成本等于考试主办方的成本加上交易成本。其中,考试主办方的成本随着考试组织技术的不断提高,可以逐步减少,考生报名费也可随之降低。

公务员考试实行门槛设置和职位资格设计的双向控制,既可以体现考试的公正性,能有效地招收到职位所需要的人,避免盲目乱报和考试成本的加大。] 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社会成本———收益分析

1.社会收益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67日,人事部颁布了《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标志着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十多年来,这一制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也不可避免地支付了一定的社会成本。

———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促进机关行政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行政效率。因此,如果能招聘到一大批优秀的公务员,他们的社会效益将是巨大的。推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以来,开阔了机关选人视野,一大批素质好、年纪轻、学历高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机关补充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的结构,而且促进了政府工作职能的转变和机关廉政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形成重才、爱才、惜才、用才的良好风气。可见,公务员考录制度,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初步建立起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录工作机制。公务员考试的火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对公开招考体制的一种认同。公平性是考试的存立之本。尽管考试制度确有许多弊病,成本也较高,但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相对公平,即以考生的分数而不是考生的家庭出身、血统、背景、关系、金钱以及弹性极大的所谓表现作为录取和选拔的标准。实施公开招考制度,招考政策、招考职位、报名人数等要向社会公开,要在全国范围里开展笔试、面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成本。但是,它为社会带来了公平、公正。

由于考试的优点明显,所以这一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考试会越来越多,几乎各行各业都要经过考试才能获得上岗的资格。虽说这些考试不胜烦琐,但考试却有自愿性,能使人尽其才,使应试者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同时,考试又有筛选性,把不合格、不适宜者筛于外面。正是这种自愿性和筛选性,避免了分配工作的强迫性和任意性。

2.社会成本

社会成本等于私人成本加上交易成本,其中交易成本主要指社会为负外部性而付出的代价。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社会成本等于考试主办方的成本加上交易成本。其中,考试主办方的成本随着考试组织技术的不断提高,可以逐步减少,考生报名费也可随之降低。




3.分析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判断一种制度安排与不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社会总体成本与福利的角度避免较严重的损失。如果取消公务员考试制度,会丧失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录工作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行政效率的提高,社会成本更大。因此,相对于能建立起一项真正公开、公平、公正的国家人才选拔制度,支付一定的社会成本,值得!尽管公务员考录制度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如我国的公开报考程序设计和选拔成本的核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公务员考试度本身巨大的社会效益绝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试制度,如何进行有效的配套改革,来不断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满意度。 完善公务员考试制度,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降低各种成本

制度上创新是降低成本的前提,不同制度安排下的社会成本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效和适宜的制度是可以降低社会成本的。因此,政府应当在招考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1.调整公务员考试限制条件,实行门槛设置和职位资格设计的双向控制:门槛设置降低,职位资格设计清晰。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所所长谌新民教授认为,考生资格核定有两个部分,基本资格条件和择优资格条件,现行公务员招考制度因为兼顾社会公平,更多地采用基本资格条件进行筛选,而基本上很少用择优资格条件,因此绝大部分报名者都能通过资格审查参加考试,务员考试出现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报考一个职位的状况,导致大部分考试失败的考生,产生了大量不必要的资本浪费。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每年也要招考公务员。总的看来,在设置公务员招考条件时,门槛并不是很高,但在涉及具体职位时,条件往往严格而细致。对每个职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做出详细而具体的描述。如,欧盟许多成员国家在发布公务员招考公告时,一般不会对每个职位报考人员的学历和专业作出苛刻限制,但是会对每个职位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作出详细而又具体的描述,比如说,电脑要达到一定的操作等级,政策法规要熟悉并运用到何种程度等。这些富有针对性的职位要求,往往令许多报考人员知难而退。

经济学角度来看,任何制度的生命力在于社会收益的最大化。只有竞争才有效率,因为竞争的存在,公务员报考人数多,选择余地加大,机关能选到更加优秀的人才。但是,成本也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无限制增加报考人数,加大考试成本。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首先,除特殊职位外,招考职位的资格条件中不得有性别、身高、体重、外形、外貌、婚姻状况、毕业院校等方面的限制;其次,首次对中央国家机关的招考职位不再设户籍限制,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了平等的报考机会,降低了考试门槛。但是,对具体职位而言,还必须根据职位的具体任职资格要求,详细规定职位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真正做到信息对称,这样才能既降低考试主办方的组织成本,也降低考生的备考成本,避免大量的考生做无用功。所以,公务员考试实行门槛设置和职位资格设计的双向控制,既可以体现考试的公正性,又能有效地招收到职位所需要的人,避免盲目乱报和考试成本的加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d53a53410661ed9ad51f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