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渐近 作者:暂无 来源:《理财(市场版)》 2020年第10期 从几年前央行启动数字货币研究,到今年央行数字货币试点,数字货币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近。 文/田渊 眼看央行数字货币时代就要来了。 近日,建行在其手机银行APP中开放针对普通用户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钱包。有业内人士爆出,工农中建四大行同时内测数字人民币电子钱包,考虑到系统负荷等原因,目前还属于内测阶段。 从几年前央行启动数字货币研究,到今年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数字货币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近。 央行数字货币进行试点 8月14日,商务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公布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 《方案》指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先由深圳、成都、苏州、河北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全面深化试点地区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涪陵区等21个市辖区)、海南、大连、厦门、青岛、深圳、石家庄、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合肥、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西安、乌鲁木齐、苏州、威海和河北雄安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28个省市(区域)。 有人将其理解为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可能会扩容。然而,事实上当前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仍然是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四地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并没有发生变化。 畅想2022年,北京冬奥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买点冬奥会周边产品,再来点中国特产美食,结账时不用费劲计算汇率,也不用担心网络问题,刷一刷手机,账单就支付了。这一切或将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行而变成现实。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 我们来看看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 2014年在周小川行长支持下,人民银行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 2016年央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 2017年1月,人民银行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 2017年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测试包含法定数字货币在金融交易中的应用。 2018年数字货币研究所发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原型系统实验研究》。 2019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到“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数字货币正式进入民众视野。 2020年4月,央行数字货币(DCEP)先行在深圳、苏州、河北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5月26日,央行行长易纲回应“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时间”时表示,目前尚无时间表。 紧接着就是8月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和工农中建四大行同时内测数字人民币电子钱包。 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的英文名是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指出,数字货币的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的。他强调,央行数字人民币既不是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形态,也不是Libra等稳定币形态。 简单地说,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就是人民币的电子版形式,是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 既然是现金,就要有东西装。 纸币、硬币可以装在口袋、钱包里,但数字人民币没办法放到钱包里,只能放到专门存储数字讯号的设备中,这个设备叫数字钱包。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人民币和数字货币还不一样。 比特币、Libra等所谓的数字货币,没有国家信用的背书。但数字人民币是有背书的,可以说是人民币的电子版本。 此外,数字人民币不计付利息,可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与纸币没有任何差别。 那数字的钱要怎么花? 按理说,移动支付和数字人民币支付感受是差不多的。但有一个前提是,要有网络。没网络,移动支付就不行了。 但是,数字人民币离开网络照样能用。 数字货币的前世与今生 除了文字发明,货币是人类的另一重要发明。从金、银、铜、铁币到银票,从纸币到电子支付,再到数字货币,货币体系一直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演进。 如果说纸币实现了信用货币从具体物品到抽象符号的第一次飞跃,那么建立在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基础上的数字货币实现了信用货币由纸质形态向无纸化方向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数字货币并没有改变货币背后的信用背书,而是改变了货币的存在形式,至此,货币完成了商品货币—贵金属货币—信用货币—数字货币的演进。可以说,数字货币是货币4.0阶段。 根据发行者不同,数字货币又可以分为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和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 其中,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以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为表现形式的法定货币。 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亦称虚拟货币,是由开发者发行和控制、不受政府监管、在一个虚拟社区的成员间流通的数字货币,如比特币(Bitcoin)等。 为此,广义的数字货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完全封闭的、与实体经济毫无关系且只能在特定虚拟社区内使用的货币,如虚拟世界中的游戏币;二是可以用真实货币购买但不能兑换回真实货币,可用于购买虚拟商品和服务,如 Facebook 推出的 Libra;三是可以按照一定比率与真实货币进行兑换、赎回,既可以购买虚拟商品服务,也可以购买真实的商品服务,如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 2008年11月,中本聪提出比特币的概念。2009年1月比特币正式诞生。比特币是一种 P2P 形式的虚拟加密数字货币,采用开源的区块链技术,将交易信息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这使得破解网络几乎成为不可能。 2013年,以太币(Ether)诞生,它是基于以太坊技术衍生出的一种虚拟加密货币,是目前仅次于比特币市值第二高的加密货币。 2013年8月,德国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化。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数字货币,虽本质上不具备货币职能,但已对现行的货币与金融体系构成了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国央行正在积极研发或推行法定数字货币。 根据存在形式是否基于央行账户,法定数字货币分为央行数字账户和央行数字货币。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货币之花”模型,明确了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即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数字形式的中央银行货币,且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保证金账户和清算账户存放的数字资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e583eb6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