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自洛之越》诗词鉴赏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下面是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译文 栖栖遑遑三十年,文名武功两个都没有有所成就。 去吴越寻觅山水,厌倦洛阳京都满眼的风尘。 乘一叶小舟去泛游镜湖,向谢灵运致敬作个长揖。 姑且享受杯中美酒,为什么要计较世上功名? 注释 自洛之越洛,今河南省洛阳市。 之,往,到。 越,今浙江地区,春秋时越国所在地。 遑遑á忙碌的样子。 出自《列子》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荣。 吴越今江苏、浙江地区,是古代吴国和越国所在地。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洛京又称京洛,指洛阳,是唐朝东都。 扁ā舟小舟。 长揖ī古人拱手为礼称揖,作揖时手自上至极下称长揖。 长揖谢公卿是委婉表示自己不屈服于权贵。 杯中物指酒。 借用陶渊明《责子诗》中且进杯中物句意。 谁何,哪。 这里的用法与指人的谁不同。 论计较。 赏析 诗头两句回顾自己的过去。 遑遑三十载,诗人此时四十一岁,自发蒙读书到举成数为三十载。 书剑两无成,诗中用以自况,说自己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地读书,结果一事无成,实是愤激之语。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两句前后倒装,每句句中又倒装。 本来是因为厌洛京风尘,所以寻吴越山水。 一倒装,诗句顿时劲健,符合格律,富于表现力。 一个厌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旅居长安洛阳的厌烦心绪。 诗人在长安是求仕,从他在洛阳与公卿的交往看,仍在继续谋求出仕。 但是,半年多的奔走毫无结果,以致诗人终于厌烦,想到吴越寻山问水,洗除胸中的郁闷。 扁舟泛湖海是山水寻吴越路线的具体化。 诗人乘船从洛阳出发,经汴河而入运河,经运河达于杭州越中。 诗人计划要游太湖,泛海游永嘉今浙江温州,因此湖海并没有叙述过多。 公卿,指达官显贵。 古代百姓见公卿要行叩拜的大礼,而诗人告别他们却用平辈交往的礼节——长揖,作个大揖,表现出诗人平交王侯的气概。 诗人长揖谢公卿表现的是他一生为人傲岸。 诗人并不因为求仕失意,就向公卿摇尾乞怜,因此李白说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且乐杯中物是借用陶渊明的《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末尾两句暗用张翰的话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晋书·文苑·张翰传》大意说我且喝酒乐我的,管他什么名不名。 这也是愤激之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f00b30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