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浅析 摘要: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新环境中,高校要改变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内容和运行模式,以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探讨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环境中生存是每所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面临的新问题。 一、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知识陈旧,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以“报账型”为主的财会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校改革进程,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财会工作重点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强调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内部管理职能。重核算、轻管理形成了市场经济进程下财会工作的特性。二是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够明确。当前,高校缺乏应用经营型财务管理的环境和土壤,高校财务管理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收拨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校领导包括相当部分职工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财务部门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不甚了解,这就决定高校无法形成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三是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财务管理观念陈旧。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对国家财政法规制度的执行教条化,同时,高校内部的一些财务管理制度已严重与实际脱离,制度建设不与时俱进,导致了财会工作面临的压力和矛盾增加,财务管理工作难以适应新时期办学的要求。[1] (二)预算管理约束力不够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形成了对预算管理的诸多错误认识:一是学校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即按上级审批确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出一套预算报表,就算完成了预算工作。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两张皮,执行过程中因新情况不断出现,造成实际执行与原来预算不符,其执行和控制阶段未能真正发挥作用。高校大部人都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预算考评都是由财务部门一手完成。事实上,高校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没有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没有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指导,预算的执行必然出现问题。二是对高校预 算支出监管不力。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的各项经费预算难以作出准确、具体的分析评价,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难以作出正确、完整的评价。目前,只进行笼统的、总括的分析评价,无法达到应有的监督作用。三是预算编制较粗,很多资金没有落实到部门和项目,给财务监督造成障碍。四是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形成。由于预算目标不科学,导致预算管理形同虚设: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造成各业务部门忙于追加、争夺资金;财务部门忙于搞平衡,资金一拨了事,无力跟踪检查,造成资金利用率较低。 (三)高校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财政收入仍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此外,学费收入、科研收入、校办产业获得的收益以及社会各方捐款助学收入等多方面筹集的事业资金也是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在确保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前提下,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将逐步集中财力办好高校的重点项目,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这使得高校单一靠财政资金来满足学校扩张的要求的愿望难以实现。因此,在高校管理体制中有必要引入市场机制,利用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2] (四)资产管理观念淡薄,资产配置不合理 近年来,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重点实验室,购置大型仪器设备,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科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但也存在着设备重复购置、实验室重复建设、设备和仪器闲置、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为支持教育发展,高校的大部分资金是财政投入的,但这部分资金存在着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算账的不用钱,用钱的不算账,高校的资金跟踪问责机制还不完善。 (五)财务内部控制不够严密 尽管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了很大进步,但客观上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针对性较差。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是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来,或者是建立也只是借抄其它单位的制度,没有针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或者建立了但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二是经费运行透明度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财务“一支笔”控制措施虽然能够得以执行,解决了费用失控及费用的责任归属问题,但由于经费运行透明度低,直接导致单位支出无计划进行,领导签批超标准的“人、车、会”等经常性支出项目,由于没有相关关口予以拒绝,这就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存在浪费现象。三是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业务流程不尽合理,比如岗位设置问题较多,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没有体现内控的分权原则等。[3] (六)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制度性缺陷 当前,我国高校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所有者缺位”,高校的出资者是国家,国家又是高校净资产名义上的所有者,但国家不要求偿还其所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获 取经济上的利益。这样,高校会计不实行成本核算、不计算损益及盈余分配,财务管理弹性相当大。财务管理强调,财务活动所涉及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企业价值最大化直接反映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对所有者来讲,经营者所得的利益,正是其所放弃的利益。对高校来讲,国家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财务进行管理,造成所有者缺位,资源缺乏有效的配置与管理。 二、解决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构建学习型财会组织 要建立科学严谨的会计人员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机制,稳定会计人员队伍。要选拔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具有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对认真执行会计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要给予精神或者物质的奖励。再者,要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 (二)强化预算控制和管理 一是科学编制预算。预算编制必须以高校发展战略为依据,要进行充分的成本效益分析,细化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在预算编制时既要坚持预算的刚性,以发展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不可预见事项引起的预算调整,使预算既具有约束力,又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必须加强对预算执行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基层部门对预算约束力的认识,调动基层部门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同时,加强对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跟踪和监控,对超预算、无预算的支出,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执行。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制定和完善预算评价制度。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剖析和评价,根据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的差异,判断资金使用是否有效、有限资金的配置是否合理、教学设备的利用是否充分等,并把这些分析作为以后年度统筹调度资金、完善预算编制的参考资料。[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50177b52ea551810a687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