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拯 脱脱 望都二中 麻文涛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含义。 3、理解包拯这一形像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评价包拯这一形像的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包拯的故事家喻户晓,不过这些故事不少是艺术加工的,与历史有一定差距,今天我们来看看史学家是怎样记述这一人物的。 二、简介作者及文体知识: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位、官职、生平事迹等内容。包拯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是封建清官的典型。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给下列字词注音: 鬻( )徙( )砚( )遗( )敛( )惮( )恶(吏苛刻)( )茔( ) 3、解释下列加点字: 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主,意动用法。 惮,害怕,畏惧,使动用法。 曲直,形容词作名词。 悦,使动用法。 4、翻译下列句子。 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翻译: 2、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翻译: 5、齐读课文 6、熟读翻译全文 四、复述课文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事例。有的段落记叙具体,有的段落记叙较概括。请各用四个字概括。 提示:割牛舌案、进贡砚台、出使契丹、公开审案、平日为人。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设计 1、填空 课文共有——个段落,分别记叙了割牛舌案、________、________、公开审案、平日为人几方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段记叙较具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记叙较 概括。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________段穿插了侧面描写。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闻者皆惮之 (3)与人不苟合 (4)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3、翻译下列句子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2)京师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问题探究 1、学习传记要在了解人物事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请你结合课文评价一下包拯这个人物。 提示:第一段突出包拯为官机智;第二段突出他为官廉洁;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第四段突也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 2、包拯的作法受到肯定了吗?试从文中找出答案来。 提示: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从社会人民的角度给以肯定。 3、注意本文如何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人物? 提示:割牛舌案、进贡砚台、出使契丹、公开审案、平日为人是正面描写,“笑比黄河清”、“包待制”、“阎罗包老”是侧面描写。 4、百姓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用自己的话) 5、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请举出他审过的其它著名的案例。 6、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清官?他们有哪些事迹?请你用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向同学们讲述。 三、理解包拯这一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1、抓人物性格特征,感受清官形象(廉洁奉公),加强思想教育。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触?结合社会现状描绘你心中“好”官的形象,并谈谈你打算如何做人如何去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四、本课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写包拯的典型事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形象。写人离不开写事,写事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效果更佳。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包 拯 脱脱 割牛舌案 为官机智 进贡砚台 为官廉洁 出使契丹 巧言善辩 公开审案 平日为人 执法严峻 克己奉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ba0c0f79563c1ec5da7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