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李商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原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二、赏析简答题: 1、 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答: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应用有什么好处? 答:“涨”字与“夜雨”“秋池”相照应,表面上即景点题,实则说明了淅淅沥沥的秋风使池水都涨满了。巧妙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这一精细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3、 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 答:诗人和思念的人在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相谈甚欢,直至秉烛,他们谈论些什么呢?原来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 4、 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答: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5、说一说诗歌一、二句的内容,以及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诗一开始,一问一答,摆出了不可解说的矛盾,即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欲归不得之苦跃然纸上。第二句描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更为浓重的渲染了愁思与离情。 6、三、四句是本诗的名句,作者由实转虚,他想象了什么的情景? 答:设想了相聚后,秉烛夜谈,叙说今日离情的情景。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 7、古人最讲究炼字,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最喜欢哪个字? 答:“涨”赋予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注入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1964be5c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