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地语言没有统一读音,是怎么划分平仄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各地方言,也有各地统一的通用语,这种各地的通用语先秦时代叫雅言,以后有叫通语和天下通语的,明清时期叫官话,民国时叫国语。方言是地方话,主要用于地方口语交际,书面语写诗作文、老师讲学都要按照统一的通用语读音,所以古时候诗词韵文在各种韵书上定的平仄就是汉字用通用语读音的平仄。这就是跟现在一样的,说话现在也可以是方言音,但是书面语都是以普通话读音为准。现在的老师如果不会普通话上岗的资格都没有。古代也是于此相似,老师的祖师爷是孔子,他的家乡话是鲁国方言,但是他到各地周游列国讲学则是使用当时的通用语雅言。这是古籍上有明确记载的,《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古代通用语读音长期是以中原地区语音为标准,有观点认为是洛阳音为代表,时间大约从孔子的春秋时代一直持续到宋朝,元明清以后则转成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还有就是,古代的通用语读音也被读书人通俗地称为读书音,由于古代读书长期都是少部分人才有条件做的事,所以通用语读音长期只是在读书人口里以及官场上通行,因而它可以长时间保持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55292568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