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有章的诗人(上)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出言有章的诗人(上)]的字幕: 段落(1):上集讲了先秦君子的代表孔子,以及先秦君子在世俗生活中的威仪和高尚品质。本集要讲的是先秦君子注重诗学修养以及他们赋诗以抒情言志的风气。大家好,下面我们讲第二章第二节,“出言有章的诗人”。先秦君子们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这其中,关于诗的修养尤其重要。 段落(2):孔子一则教育他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二则说:“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三则又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段落(3):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这些话可以看出,学诗在当时起码有四种意义:先秦时期学诗的重要意义:一 学习文化知识二 学得事父事君的道理 段落(4):三 感发意志 观察社会 团结人 委婉讽谏四 学会如何说话尤其是在政治、外交等重要场合如何说话。从《左传》、《国语》看,春秋时期的贵族们对于《诗经》是相当熟悉的。一 先秦君子学诗的教材《诗经》 段落(5):按现在的一般观点,《诗经》的最后编定当在春秋的中期稍后,因为它里面所收的最晚的诗为(公元)前600年创作的《陈风·株林》,这是陈国人为了讽刺陈灵公“淫乎夏姬”之诗。此外,按历史记载, 段落(6):另外两首诗也产生得较晚,一是《秦风·黄鸟》,产生在公元前621年,为秦人哀三良殉葬秦穆公之诗;二是《齐风·南山》,产生于(公元)前694年,为齐人刺襄公“淫乎其妹”所作。但实际上在这之前,当时贵族已经相当熟悉并经常引用《诗经》。这说明,现存《诗经》不是一次编成的, 段落(7):是不断增删的结果。它很早就已经是当时贵族们学习的主要教材了。 段落(8):当时贵族们学诗在政治场合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作诗抒情或者用以讽谏,二是引用别人之诗来赋诗言志。下面我们就分别加以叙述。二 先秦君子赋诗抒情讽谏 段落(9):这应该是当时贵族们的必备能力。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历史上对此有明确记载。《国语·周语上》记邵公谏厉王弥谤,就说:“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晋语六》也说:在列者献诗使勿兜。“兜”这里有迷惑和蒙蔽的意思。就是在列者献诗使得在上者不受迷惑。 段落(10):其次,是有关先秦典籍当中曾经记载了当时贵族们作诗之事。比如《左传·闵公二年》记许穆夫人作《载驰》,《僖公二十四年》也说,周厉王时的大臣邵公邵伯虎,他所作的诗就是现存《诗经·小雅·常棣》, 段落(11):这是我们说历史上有这样的记载。其三,是从《诗经》本身及汉以前人的注释中明显地能看出来的。现存《大雅》、《小雅》中的许多诗篇,都有明显的贵族创作痕迹存在。有的诗还有作者的名字,如《小雅·节南山》说“家父作诵,以究王訩”, 段落(12):“訩”有灾祸和祸乱的意思。家父作了这首诗,就是为了追究王室的这种灾祸,它的缘何而起,探究它的原因。《大雅·崧高》说“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孔”是非常,“硕”本身是硕大,这里说这个诗写得非常美好。这两首诗,显然就是家父、吉甫二人 段落(13):分别所作的美刺之诗。还有的诗虽然没有作者名字,为当时的贵族所作也是毫无疑问的。如《大雅·抑》一诗,从诗中看,就是一位老臣为规劝周王而作,其中的忠心劝告、恳切言词,非周王之长辈所不能道,非周室之重臣所不能言, 段落(14):字字有情,句句动人,今日读来仍会让人感奋。《毛诗序》说这首诗是“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应该不差。关于卫武公,我们在前面已经引述了一首赞美他的诗《卫风·淇奥》,从这些材料中我们看到,他不但有美好的仪表风度,高尚的道德,还有着极高的诗的修养, 段落(15):卫武公的确堪称是当时“君子”的典范。因为我们上面说过他有美好的仪表风度,有高尚的道德,而从这里我们又能看出他有着极高的诗的修养,这才是真正的君子的典范。 段落(16):说起西周春秋贵族们诗的创作,今人很少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来,《诗经》中保存了大量的有关资料,足以说明这些问题。可是,由于多年来人们在《诗经》研究中一直存在着重风诗,而轻雅颂的倾向,对这一现象也就视而不见。 段落(17):其实,《诗经》大小雅中的作者,大都是当时的贵族,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贵族诗人。他们从小受到了很好的贵族教育,也有着极高的艺术修养。他们不但用诗来美刺时政,也用诗来抒情。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鲜明地表现了当时的贵族生活,也体现了贵族君子的情感, 段落(18):是值得我们认真品味的。现在我把《小雅·鹿鸣》一诗的第一段引之如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诗经·小雅·鹿鸣》 段落(19):这个诗是以鹿鸣来起兴,在古代,传说鹿是一种仁爱之兽,所说仁爱之兽,就是说鹿如果是发现了肥美的野草,一只鹿如果发现了,它不是自己去吃,而是呼朋引伴,把它们都叫来一起来享用。 段落(20):诗以鹿鸣起兴,说明的是一个贵族来了嘉宾那种高兴的心情。所以下边接着说,“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有鹿儿呦呦和鸣,同吃野地之苹。我有嘉宾到来,就鼓瑟吹笙相迎。“吹笙鼓簧”,“簧”是指的笙这类乐器里边的 段落(21):振动的那种簧,因为吹笙就要把这簧鼓动起来,才能发出声音,所以下边说,吹笙就要鼓簧。“承筐是将”,“将”是送上的意思,“承筐”就是把满筐的礼品,然后赠送给嘉宾,“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这里的“人”指的是嘉宾,嘉宾对我很好,为什么对我很好? 段落(22):因为他告诉我“周行”,“周行”,古人解释为大道,所以说,我们现在把它可以翻译成诸位嘉宾爱我,指出大道方向。《鹿鸣》是《诗经·小雅》的第一首,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按照《毛诗序》的说法,这首诗是周王宴群臣嘉宾所作,周王既用美酒佳肴来招待他们, 段落(23):又送给他们满筐的币帛礼品,这样就把嘉宾们的感情拉近了,对于王室也就更加忠心了。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疑问,因为细看诗中,只写主人如何欢迎、款待嘉宾,并无周王款待群臣之特殊的意义。又考相关记载,我们知道《鹿鸣》一诗在当时的用途非常广泛, 段落(24):不独是乡饮酒礼、燕礼及贵族子弟始入学礼都要唱它,就是在贵族在投壶娱乐时也要歌唱它。如此说来呢把此诗解为当时的一首迎宾歌曲,也许是最恰当的。我们说,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相当成功的, 段落(25):开首以鹿儿呦呦鸣叫,唤同伴共吃美草起兴,接写主人见到嘉宾到来时的高兴心情及其热情相召,再写对客人的赞美,宴会上的欢乐,全诗都体现出一种和乐、融洽、热烈的气氛,语言欢快,音韵悠扬,让人深受感染。 段落(26):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又带有浓郁的贵族文化味,语言得体,礼仪周详,风度优雅,场面丰华。其实我们再读一读就能体现出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 段落(27):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诗经·小雅·鹿鸣》今天读起来还是琅琅上口,音韵和谐。可以说,如果是没有相当高的贵族文化修养,就表达不出这种贵族文化情感,也写不出这样优美的好诗。所以我以为,从这首诗中 段落(28):我们最能够看出当时贵族的诗人气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君子气质。三 先秦君子赋诗言志这是先秦贵族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左传》、《国语》中记载尤详,多为学者们所注意, 段落(29):并早就有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究。根据董治安的统计,今本《左传》和《国语》当中称引诗三百也就是《诗经》,以及逸诗和赋诗、歌诗、作诗等有关的记载,总共有317条;其中《左传》有279条,《国语》有38条。 段落(30):这其中,直接引诗证事,《左传》有181条,《国语》有26条;赋诗言志,《左传》有68条,《国语》有6条。从这些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先秦贵族们对《诗经》是相当熟悉的。他们在各种场合,尤其是在各种政治场合, 段落(31):熟练地引诗、用诗来表述意见,对某事某人进行评论,这就足以说明当时的诗学修养了。在这里,赋诗言志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赋诗本来也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属于自我创作式的即兴赋诗, 段落(32):如《左传·隐公元年》曾经记载,郑庄公与他的母亲“黄泉相见”,这是《左传》开篇的第一个故事。郑庄公和他的母亲,因为郑庄公和他弟弟的关系(不好),他的母亲帮助他的弟弟,所以也对他的母亲不好。曾经有过发誓, 段落(33):说是“不及黄泉不相见也”,其实这里的黄泉应该是指代说是不死是不相见的。但是后来郑庄公后悔了,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就给他出了主意,就让他挖了一条地道,在这个地道里边母子二人相见, 段落(34):这是一个历史上的故事。在母子二人相见的时候,郑庄公就赋了一首诗,是“大隧之中,其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9013f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