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题春晚》“花落柴门掩夕辉,昏鸦数点傍林飞”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辉,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题目中的“春晚”二字,当是暮春之晚。全诗所描写的是乡村暮春的晚景。 B.第二句中的“点”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暮色的苍茫,天色昏暗,又暗示了诗人所距之遥远。 C.第三句出现了人物的形象,诗人可能白昼都在伏案,薄暮时分.便走出屋子凭栏远望,欣赏着村野景致。 D.整首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安宁,也流露出了春天即将逝去的伤感之情。 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境界是“静而不寂”,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个特点的理解。 【答案】 1.D 2.①这首诗紧紧扣住“春晚”二字描写了“柴门花落”“乌鸦归林”“樵渔同归”的三幅画面,三景相合,融汇成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的意境。①但是,诗人笔下的静境,又并不显得冷清空寂: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点缀在字里行间的三个动词,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活泼的气息。所以,整首诗的意境可以说是“静而不寂”。 【解析】 1.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作答本类题型应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D项,“流露出了春天即将逝去的伤感之情”错误。此诗没有伤春情绪。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特点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有人评价这首诗的境界是‘静而不寂’,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个特点的理解。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解释这一特点。 本题要抓住虽为“春晚”,却“静”而“不寂”这一重点,而立足点应是“不寂”上。具体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来说明其如何“不冷清空寂”:诗人眼前的“春晚”三景:“柴门花落”“乌鸦归林”“樵渔同归”三幅画面,三景相合,融汇成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的意境。然而,诗人笔下所的静境,又并不显得冷清、空寂。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点缀在诗行之中的三个动词,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鸟飞鱼跃的活泼气息,诗人就置身在这恬静而又富有生意的境界之中,饶有兴味地“小立”观赏。所以,整首诗的意境可以说是“静而不寂”。具体答题时,可采用总分式,也可以采用分总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424d17bed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