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时间:2024-01-16 21:06: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一班的臧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这几方面内容来对本篇文章进行说明。

说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中《短新闻两

篇》中的一则新闻。第四单元对学习新闻所设计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信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曾获得普立策新闻奖的一个名作是能充分展现本单元的主题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它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窠臼,大胆地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的在场的主观印象,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对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课文主要通过参观者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出德国法西斯的暴行,表达出了对暴行的愤怒,以及对和平的向往,“纯主观性”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说学情:学生通过对上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学习,已经大致了解了新闻的

一般特点,但是对于“纯主观”写作的新闻仍然是了解甚少。所以在对本篇新闻的学习中,应该以引导为主,慢慢开拓学生的思维。

说教学目标1.了解本篇新闻的与众不同

2. 能够从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中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 3. 引导学生领会记者是如何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感受,表达自己鲜明情感,同时,还要品位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含义。

4.正确看待历史

说教学重点1. 能够从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中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



2. 了解本篇新闻的与众不同

说教学难点:1品位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含义

说教法和学法: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

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新课标》强调“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这一堂课,我将采用展示法,提问法,讲授法来进行教学。

说学法:新课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篇新闻的学习中,我会让学生首先运用朗读法仔细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圈点、勾画、思考。其次是对一些有疑问的句子或事实进行自由提问和讨论,通过学生们之间的合作来促进问题的解答,识的增长。

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加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按

照以下六个环节展开课堂教学。

1 导入新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所以我设计的导语以学过的知识为依托,通过问答方式有效激发课堂氛围,从而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别了,不列颠尼亚》,那么你们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香港会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吗?你们知道发生战争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吗?是的,是英国为了寻求利益,改变贸易逆差,发动了侵略战争。与此相类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法西斯团体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残暴的侵害其他的民族,如由日本人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




京大屠杀,如德国人进行的犹太人屠杀,其组建的杀人工厂。作为中国人,我们对日本人的暴行了解甚多,但是我们对于那些个杀人工厂也许只是耳闻,甚至是未曾听过。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由德国法西斯在波兰所造的“人祸“的巨大和惨烈。

2 朗读课文进入学习情境之后,首先让学生直观地去朗读课文,因为他们对历史事件了解不多,因此他们在朗读中内心存有更多的疑惑,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去探索的兴趣。同时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勾画出生词,有意思的句子以待解决。 3.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以及作者对于奥斯维辛集中营我将解释其产生的时间,大致拓展为什么希特勒要灭犹太人,以及描述在里面发生的一些暴行,对于里面的惨不忍睹的各种实验,刑拘等我将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片和部分影视视频,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以此来增强对学生内心的震撼。对于作者,我会大致介绍其生平,重点讲述他创作《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始末。

4.整体感知课文。1)理清文章脉络。

导语,1-3自然段是本篇导语。先用对比手法突出如今阳光明媚、花香鸟语的布热金卡曾经是“人间地狱”现在“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再用一组排比句点出布热金卡是一个世人瞩目的地方。导语部分用如诗般的语言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情感氛围,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着看主体,4-13自然段是这篇新闻的主干。大致按先整体概述后局部分说的顺序展开。4-5自然段介绍集中营的方位、居民、环境、历史等概况。作者援引具体数据与个人回忆录要点等确凿事实证明这里曾经是“杀人工厂”6自然段交代写作动机,“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这一句呼应标题,强调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出于记者职业的神圣使命感,出于对遇难者在天之灵的告慰,他不能不向世人报道他所见到的一切。这就再次拉近了记者与受众的心理距离。8-13自然段叙述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大体依照参观地点的转换,即“毒气室→焚尸炉→死囚牢→女牢房→灰砖房→长廊→地下室”的顺序,择要记录参观者的印象。这里作者运用了多重视角,不仅写历史遗迹(物)的特征,而且刻画参观者的表情反应;不仅写参观者的观感印象,也写自己对参观者反应的反应。管第一人称“我”在文中并没有出现,但读者可真切地体验到作为一名特殊的参观者的记者,他那犀利的目光、深沉的情感。

最后看结语。“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一句再次点题,呼应第6自然段首句,这不仅使全文结构收尾圆合,而且激发读者旧事重拾,温故知新。“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呼应首段,反复展现今天布热金卡的安谧、秀丽的风景,这是用乐景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同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要百倍珍惜今天的自由与幸福。

5.研读重要句子。1)为什么已将说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还要写? 明确:作者的一种对遇难者的使命感,一种揭露暴行的责任感

2)怎么理解这个细节——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明确: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两种事物形成强烈反差,是讽刺,纳粹的残暴,终不可绝灭生命;是控诉,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毁灭。

3“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是真的没有吗? 明确:不是,是因为太惨烈而不忍心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98a057aa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