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的哲学》 读书笔记 (挪威)拉斯·史文德森(Lars Svendsen) 著 李漫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拉斯·史文德森的《时尚的哲学》是一本较为通俗的哲学读物。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了解到足够多的背景信息与那些真正给予时尚一定关注的哲学家包括:亚当•斯密、康德、本雅明、阿多诺和罗兰•巴特,以及通常被归入社会学领域的思想家,如西美尔、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布尔迪厄等。事实上,本书正是通过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思想的追溯,来切入对时尚的思考。 然而,特别是对哲学而言,时尚并不是一个容易被讨论的话题。在18世纪的欧洲,时尚(fashion或德文中的Mode)这个概念通常是和趣味(taste)相联系的,然而,在实际讨论时,趣味和时尚却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前者被归为人类心灵最珍贵的禀赋之一,而后者却被归结为愚蠢的虚荣心,不值得被哲学认真对待。最典型者如康德,他将英国人广泛讨论的趣味问题进一步系统化,写出了西方美学的扛鼎之作(《判断力批判》),却把对时尚的讨论放入人类学,以“对趣味的人类学观察”为题,寥寥数语把它打发掉了。在康德看来,审美判断(纯粹的趣味判断)是一种自由的判断,而对时尚的追求却是一种盲从,类似于稚童对成年人行为的盲目模仿。 康德的寥寥数语为后人看待时尚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视角,时尚是居于下位者对居于上位者的模仿。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时尚是通过下层阶级的模仿而从上层阶级扩散出的生活样式。本书作者恰当地将这一解释模型概括为“下滴论”(trickle-down theory)。康德之后的西美尔、凡勃伦和布尔迪厄等社会学家,均以这一模式来理解时尚。然而,“下滴论”无法解释时尚的反向传播,如20世纪60、70年代流行的朋克或海洛因时尚,也无法对当今多中心的时尚扩散方式进行解释。本书作者认为,造成这一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下滴论”以传统的阶级区分为基础,而在后现代社会中,个人认同而不是阶级认同成为影响时尚传播的主导因素――“当今时尚的传播模式更多的是基于年龄而不是基于收入和财产,时尚总是从年轻的消费者中兴起,然后逐渐扩散到年长者中”,这也是后来所说的“气泡论”或者“上升论”。 在英文中,时尚与时装是一个词(fashion),服饰占据着时尚最核心的位置。本书所选取的例子多来自服装史。如果说“下滴论”较为成功地解释了老欧洲的服装流行律,那么拉斯·史文德森的贡献在于,他试图超越这一理论,对当代时装的发展趋势进行哲学式的总结。本书的一个富于启发性的结论是,自19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50年以来,随着时尚循环周期的不断缩短,时尚赖以生存的根基(新对于旧的胜利)趋向于瓦解。其结果是,所有风格的同时存在,成为当代时尚的特征。 时尚是自文艺复兴以来对西方文明(或者应该说是现代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现象,但是作为“肤浅”的代名词,极少有哲学家愿意为它浪费片言只语。我们也许忽略了,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甚至号称跟时尚绝缘的人,实际上都已经是时尚世界的子民。你为自己挑选了一件衣服或者一双鞋,请别告诉自己是因为以前的都已经完全不能使用,你只是觉得,是的,它们的样子有点过时了,或者它们旧了。时尚的原则就是对新无止尽的追求,为了新而新,而这一点不仅影响了我们的购买,它更深地影响了我们的行为方式、思考方式以及对生活节奏的感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普通人像今天的人一样害怕落伍。 在拉斯·史文德森看来,时尚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审美哲学,它跟政治、艺术、哲学之间的关联耐人寻味。作者充满睿智地揭示了时尚标准的虚妄,充满趣味地分析了时尚的强迫性和个人风格之间喋喋不休的争吵背后的动机。 追求时尚的原因就只是因为新样式的美观与悦目。时尚发展是连续统一的,新的样式其实就是旧的样式变体、翻新,或者进一步确认的演变,富有历史延续性。艺术与时尚之间发生了越来越多积极地互换。拉斯·史文德森《时尚的哲学》中谈到艺术与时尚之间没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我们所看到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不是因为世上已经达到了艺术的水准,而是因为基本上任何事物(包括艺术)都服从于时尚的原则。换言之,艺术必须在一种双重命运中与时尚相关连,即认识到时尚的力量并且知道自己服从于时尚,同时与这种力量做出抗争。因此艺术与时尚的关系就是必然矛盾的——这种矛盾性导致了过去数十年对艺术语境中的时尚所做的研究具有矛盾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ab7a2b7375a417866f8f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