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提高分析资料,探究学习,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资料图片的观察,联系生活和自然中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研究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区别。 三、 设计思路 情节导入:从日常生活中小狗常见的行为入手,激发学生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探究。 概念辨析:给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和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先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深入探究,深化概念: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何不同?(蚯蚓走迷宫、幼袋鼠吃奶) 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小鸟喂鱼、大山雀喝牛奶) 不同种类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食物) 总结归纳:利用表格总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形成 先天性行为 生来就有的本能 学习行为 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 获得途径 适应性 进化趋势 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低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行为方式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它们全部行为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练习巩固,即时反馈:通过练习巩固对本节课的学习 四、 教学评价 本节课重难点突出,难度梯度层次递进,学生易于接受。先让学生通过概念和例子先总体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在进行资料分析,进一步深化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意义、局限性等的理解,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和练习巩固,层层递进,深入剖析。并从日常生活以及大自然常见的现象入手,更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489471604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