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写作技巧 《琵琶行》写作技巧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 “幽愁暗恨 ”在 “声渐歇 ”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 她的内心世界。先用 “转轴拨弦三两声 ”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 “银瓶乍破 ”,水浆奔迸,如 “铁骑突出 ”,刀枪轰鸣,把 “凝绝 ”“未成曲调先有情 ”,突出了一个 “情 ”字。 “弦弦掩抑声声思 ”以下六句,总写 “初为《霓裳》后《六幺》 ”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 “低眉信手续续弹 ”、 “轻拢慢捻抹复挑 ”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 “似诉平生不得志 ”、 “说尽心中无限事 ”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大弦嘈嘈如急雨 ”,既用 “嘈嘈 ”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 “如急雨 ”使它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语 ”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 ”,已经再现了 “如急雨 ”、 “如私语 ”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 “大珠小珠落玉盘 ”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 “滑 ”后 “涩 ”的两种意境。 “间关 ”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 ”,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幽咽 ”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 “泉流冰下 ”,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 “冷涩 ”到 “凝绝 ”,是一个 “声渐歇 ”的过程,诗人用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 的暗流突然推向。才到,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总结: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本诗的诗眼(主旨)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 “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感情。诗的开头写 “秋夜送客 ”, “忽闻 ” “琵琶声 ”,于是 “寻声 ” “暗问 ”, “移船 ” “邀相见 ”,经过 “千呼万唤 ”,然后歌女才 “半遮面 ”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 “天涯沦 落 ”的主题奠定了基石。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 “未成曲调 ”之 “有情 ”,然后 “弦弦 ” “声声思 ”,诉尽了 “生平不得志 ”和 “心中无限事 ”,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 “善才服 ”,容貌 “妆成每被秋娘妒 ”,京都少年 “争缠头 ”, “一曲红绡不知数 ”。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 “暮去朝来颜色故 ”、最终只好 “嫁作商人妇 ”。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 “如急雨 ”、 “如私语 ”、 “水浆迸 ”、 “刀枪鸣 ”、 “珠落玉盘 ”、 “莺语花底 ”。总结: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4bc46f6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