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的历史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将许许多多的事物熏陶得纹彩绚烂,折映着自己的博大精深。即便是门,亦为如此。单扇为户,双扇为门,辞书上解释说:门,建筑物的出入口上用作开关的设备,或房屋、车船及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 《论语·雍也》有曰:谁能进不由户?简单一句,却包容万千。《易经》又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来往不穷谓之通。自有巢氏领民造门之日起,最初的门只是一道障碍,一种保护,一层遮掩,一个界限。或横木为之或结柴为之,尽管简陋,却终究衍生了琉璃艳彩的牌坊,演变出帝王门前的连阙。历史的风风雨雨,门总是首当其冲。《诗经·陈风》的“衡门之下,可以栖迟”只是安贫乐贱的小俚曲,《晋书》的“抗志柴门”、亦表达了清贫者借以明志自慰。唐初李世民在玄武门上导演了历史篇章,而“天子五门”,张扬的绝不只是帝王的排场。门渐渐的已转化为一种标志,一种象征,一种暗示,以及一段历史的见证。进必由之,出必由之。文明自跨进门槛的那一步开始,秘密和阴谋也与此同时滋生。中国的门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篇大文章,常言到“猪入门,百福臻”。在天增岁月人增寿的节日里,驮聚宝盆的肥猪拱门剪纸,贴上了屋门。辟邪,祁福,驱恶,迎祥,这时的门又成为古风今俗的展台。 中国的门,是一个家族甚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徽记,它是一个家族甚或一个民族看待自己与对待世界的复杂而隐秘心理的外在表现。豪富人家的“朱门”,张扬的是各自的财富;权势显贵的“侯门”,宏宅大第更是显得门庭深严。“全唐诗话”就载有崔郊“侯门如海”的故事。自古以来的“门第”,说的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社会地位和成员的文化程度等;而“门风”,也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门风当然各不相同,门第更要泾渭分明。相互间的交往是要“门当户对”的,贵族豪门,百姓寒门,怎能乱了分寸呢?外面的大千世界,家里的私隐空间,都是通过一扇门来沟通,相互交融。《三国志·吴志·孙权传》的“开门揖盗”,《战国策·齐策一》的“门庭 若市”等,又有“柴门轻掩”,“城门紧闭”之说。西晋的刘伶更是将房子当作自己的裤子,在酒醉后惊呼:有人闯进了他的裤子。门是人对外彰显,对内守护的心理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15e2a70029bd64783e2c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