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考研解析:法学理论学科的优势条件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吉林大学考研解析:法学院简介 [摘要]为帮助各位报考吉林大学的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目标院校,凯程考研特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吉林大学法学院的相关信息,帮助各位同学更好地备考,预祝大家考研成功! 吉林大学(前身为东北人民大学)法学教育和研究始自1948年。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大学法学教育和研究事业进入了快速开展时期。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吉林大学法律系改建为吉林大学法学院。经过60多年的开展和奋斗,吉林大学法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法学教育的重镇和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法学院之一,现任院长由蔡立东教授担任。 法学院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结构优化,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学历、学科配置齐全的师资队伍。法学院现有专职教师99名,其中教授34名(含博士生导师31名)、副教授27名、讲师37名、助教1名。专职教师已取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96%。目前法学院教师的平均年龄在 37岁以下,是一支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教学队伍。年长的教授老骥伏枥,树法学院的学术风范;中年教师学术有成,继往开来,成为法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的中流砥柱;青年教师勤学不辍,慎思明辨,昭示着法学院开展的未来。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院长姚建宗教授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学院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奉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程首席专家(召集人)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工程首席专家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获中国法学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奖1人、提名奖2人。 法学院一贯重视教学质量,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开设新课,更新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增加教学魅力。在学科设置、课程体系调整、强化教学管理等方面下大气力。根据教育部拓宽专业口径、培养通才的精神,我院以培养厚根底、宽口径、重素质的法学人才为目标,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我院扩大了选修课范围,鼓励跨学科、跨专业选课。为提高高职教师为本科生的开课率,学院建立了高职教师授课责任制。同时,学院实行院领导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制、优秀的年轻教师担任大学生导师制,在专业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法学院现已形本钱科生(包括在校本科生、函授生和自考生)、硕士研究生(包括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博士研究生三个互相衔接、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法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省部级教学奖数项。法理学和商法学已经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法学院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教学效劳,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科研条件,营造学术气氛,加强梯队建设,形成了一支学术功底深厚、创新精神显著、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1980年以来,法学院教师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40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70多部著作、教材和近 300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很多著作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85年以来,法学院教师共承当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工程近四百项。其中,张文显教授连续五个“五年方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大课题,连续三个“五年方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法学局部的规划工作;?中国商法系列?专著在1994年推出,1996年修订第二版,首开中国全面、系统研究商法之先河,等等。这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产生了重大的学术价值并发挥着广泛的社会. 影响。学院科研成果丰硕,科研实力雄厚。近五年以来,学院共承当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工程120多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工程数十项、重大工程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各类工程20多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工程1项,司法部工程20多项,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工程 20项,吉林省软科学研究方案工程5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近20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多项。 法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设有法学理论、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法律史学共7个博士点及联办自设法政治学和法经济学两个博士点。在二级学科中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10个法学硕士招生专业及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其范围涵盖全部二级学科。其中法学理论和刑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其科研实力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法学理论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创新精神为学术生命线,与时俱进地进行观念、方法和理论的变革与创新,成为中国法学理论体系重构、法学观念更新和法学方法变革的旗手。该学科先后开展了“法学根本范畴〞、“现代法的精神〞、“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等重大课题研究,先后提出了“以权利和义务为根本范畴重构中国法学理论体系〞、“以现代法的精神为核心推动中国法律制度创新〞、“以权利本位为范式实现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以法学学术前沿和法治实践前沿为目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理论主张。这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前沿问题的研究,对我国30年来整个法学理论的开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刑法学科综合实力多年来稳居国内同学科前列。刑法学科秉承甘雨霈教授、何鹏教授、高格教授等老一辈刑法学家传承下来的学术传统,以效劳于法治实践为根本宗旨,追求创新,力求观念、理论和方法上的与时俱进,在犯罪构成理论、罪刑法定原那么的实现、刑事司法和立法解释、人权与国际刑法、国际刑事法院、刑事诉讼价值、结构及法律事实、刑法哲学、刑民交叉问题等领域的研究特色鲜明。近年来,本学科点承当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工程,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著作及论文,科研成果屡次获得省部级奖励。该学科长期以来对中国刑法学的开展与繁荣做出了奠基性的奉献,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人才、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人才。民商法学为吉林省重点学科,科研实力日益增强,其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引人瞩目,是学校和院重点支持的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法律史学、国际法学也是学院颇具开展潜力和特色的优势学科。 法学院注重开展丰富多样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研讨班。近年来,还举办多种形式的法学名家讲座,每年邀请二、三十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法学院讲学,在国内外法学界产生重要影响。法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各大法律院系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学术合作关系。法学院每年有十余名教师到国外、境外访问、进修、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每年邀请或接待数十名国外、境外学者、律师和政府官员。近年来,又实施开放办学战略,加大与境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法学院注重教学科研条件的改善,努力创立全国一流的法学教学科研基地。我院拥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并且不断更新的中外文法学图书资料。目前,法学院图书馆收藏中文图书40000余册,英文图书9000余册,日文图书7000余册。馆藏期刊8000余册,研究生论文7000余册;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图书馆收藏中文图书35000册,外文图书2900册,外文缩微胶片5400余张;法学校友图书馆收藏中文图书共25000册。学院投入数百万资金,建立了技术先进、设施一流的模拟法庭和多媒体教室,为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建立了全国唯一的法学理论学术网站——“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该网站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学术网站,目前已经将1978年以来的理论法学论文录入数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2aa9947c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