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资料(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诗意梳理】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诗歌主旨】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孤寂忧愁之情。 【美点赏析】 1.诗歌开头写“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有何作用? 写出了庭院中树木叶绿花盛的样子,反衬自己的孤单寂寞,先扬后抑,为下文心中的孤单思念之情做铺垫。 2.请赏析“攀条折其荣”中“攀”字的妙处。 “攀条折其荣”一句。“攀”为攀引,写出了主人公情不自禁的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给远方的亲人。写出了采花的不易,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思念。 3.请赏析“馨香盈怀袖”中“盈”字的妙处。 “盈”为充满之意,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的情形,衬托了花香之浓和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意梳理】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诗歌主旨】 抒发了老当益壮,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强调人要乐观向上,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 【美点赏析】 1.请赏析“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的妙处。 这四句比喻(类比),托物起兴,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指的是神龟虽然长寿,还有终了的时候,腾蛇也会死亡化为土灰。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表现了曹操对自然规律的清醒认识。为下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2.请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妙处。 类比(比喻),作者以“千里马”自喻,引发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感叹。“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两句前后相互呼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千里马虽然年老,仍有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人到了晚年,也应该不丧失斗志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事业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3.一般人认为“养怡之福”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曹操所云的“养怡之福”是指什么? 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赠从弟(其二)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诗意梳理】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 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诗歌主旨】 ①表达了作者对不畏严寒,坚忍不拔的松柏的喜爱赞美之情;②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坚贞自守,不要因环境的压迫而改变本性。③表现自己对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性的赞美和追求。 【美点赏析】 1.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 对比,写了风之凛冽和冬之严寒,烘托了松柏的坚韧不拔,表达了对松树的赞美之情。为后文写松的本性做铺垫。 2.“松柏有本性”的“本性”是什么? 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不畏严寒,傲雪凌霜,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性。 梁甫行 曹 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诗意梳理】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诗歌主旨】 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美点赏析】 1.思考作者写开头两句有何意图。 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希望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2.“行止依林阻”的“依”表现了逃民什么样的生存状况? 一个“依”字表现了逃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他们要靠在林中采集食物存活,要靠险阻的坳壑以藏躲。这首诗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3.赏析“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侧面描写,写出了逃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而自己原来的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变成了狐兔们纵情嬉戏的王国。不仅使人想见逃民们的伤心落泪,而且使人看到生产凋敝、村落萧条的更广阔的社会图画。表达了诗人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的哀叹。承接前面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感慨,深化主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ee9ea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