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suíbǐ)散文欣赏:手工的温度 途中,偶遇一陶艺店。店中均为碗盏、杯碟等器物,设计独特、别具一格,且多为手工绘制。看中两款碟盏,一方一圆,均为手绘,一脉暗红色枝叶静卧一隅,呈现出一种静态的美,与整体黑色的釉面基调相契合,古朴典雅,有韵味(yùnwèi)且不失风范。分外喜爱。选中几款,虽略有小贵,然与自己的心境息息相通,物有所获,亦有所值。 回到家,细细(xì xì)欣赏(xīnshǎng)。想来制作人在这些器皿上花费了不少心思,将自己的个性放入器物之中,在自然与季节中获得灵感,在经历踩泥、拉坯、修坯、上釉、烧制等要求(yāoqiú)极高的繁琐步骤后,材料本身有了生命,形成物与人的两相融合,也完成了自己与器物的对话。 我迷恋手工制品。那些看似“笨拙〞的方式,传递出的却是情感的温度,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有心意在其中。看到老人为孙辈做的小衣服,针脚紧密、布料极软,把对晚辈的祝福、爱意都缝在这一针一线里,没有丝毫敷衍与怠慢,纵然时光老去,对血脉延续的幸福与期许永远是老人心头最珍贵的柔软。 我想起了小时候姥姥为我做的一双棉鞋,紫红色条绒面,第一天我穿上它去上学,被同学嘲笑是“老头鞋〞后,死活不肯再穿。后来那双鞋不知所终。现在我时常思念起那双棉鞋,小巧精致,因为姥姥的女红在村里是拔得头筹的,剪裁、绣花、做鞋,样样都拿的来,村里的姑娘媳妇都来向姥姥讨样子。当初我弃之不穿,不知姥姥知道了是否会伤心,想想就觉得愧 第 1 页 共 3 页 疚,辜负了她老人家的一番心意。 现代人,为了追求本钱与效率,商品多以批量生产为佳,冷冰冰的机器,塑造出程式化的、千篇一律的模样,况且人心越来越急躁,谁肯耐下性子再做这费力不讨好的“笨〞活。现在许多老手艺、老物件濒临失传,无人继承,说到底,一是吃不了那份苦,二是缺少过去匠人内心所遵循的守恒精神。 我思念纯手工的年代,一切吃穿用度全靠双手得来。手的温度,延伸出的是人与人之间更为紧密、朴素的情感。“我做了点西瓜酱,给你端一碗尝尝〞,“我织了件毛衣,适合你家孩子穿〞,在日常的琐碎里,感受着生活的烟火气,一来一往,蕴含的情意尽在其中。而且,我还喜欢随之衍生出来的一个词,“古法炮制〞,一个古字,秘而不宣,像渗透的生命的密码,无限神秘,又有着对手艺与法那么的尊重。 如今,我依然会用奶奶留下来的擀面杖做一碗手擀面,用她老人家告诉我的方法腌制咸菜。走在街头巷尾,看到有手工制作的物件也要买上一些,绣花鞋垫、用秸秆编的小篮子、烙月饼用的模子,我有不少这样的存货,既是喜欢,也有对手艺人的敬重与悲悯。手工制作,以时间为载体,以情感为走向,折射出的是手艺人的情怀,和一种传承的精神在里面,历之弥久,爱之弥坚。 内容总结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6149c04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