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体裁分类及教学目标 一、课文体裁分类 教师编面试模拟课堂教学(或说课)的课型一般选择文质兼美、篇幅适中的精读课文。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段教学目标”部分有体裁分类阅读教学目标要求。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和古诗。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叙事性作品、诗歌。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 小学12册教科书,其分类有时按文学四大体裁,有时按文章学题材分类。为方便大家,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分类准备面试课文的万能课型基本模板,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模拟教学基本课例模型: 1.叙事体(叙事写人)《月光曲》[六上第22课] 2.叙事体(小说)《桥》[六上第12课] 3.叙事体(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四上第12课] 4.叙事体(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三上第8课] 5.叙事体(寓言故事)《鹿角和鹿腿》[三下第7课] 6.叙事体(游记写景状物)《鸟的天堂》[五上第23课]《白鹭》[五上第1课] 7.说明文《太阳》[五上第16课] 8.诗歌《古诗词三首》[四下第1课]《绿》(现代诗歌)[四下第10课] 9.文言文《杨氏之子》[五下第21课]《文言文二则》[六下第14课] ………… 二、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一)阅读课型评价要求 1.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2.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三)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和古诗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叙事性作品、诗歌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三)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4.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6506f7269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