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写出了小牧童什么的可爱的形象

时间:2022-09-03 09:14: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

全诗翻译出意思:瑟瑟的shu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夜书所见》全文如下: 《夜书所见》 {}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所见古诗的意思翻译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扩展:

《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

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


情。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自由、浅显明了。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

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

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此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

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所以,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黄浦江畔的思考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送奶奶回家,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十分开心把奶奶送


走后,我们就回家了,爸爸突然神秘地告诉我,他要带我去松江的米市渡乘船,我十分开心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乘船,很快我们到了那里又经过几分钟的摆渡,们上了船,那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可是这种感觉就消失了,黄浦江上都快成垃圾厂了,在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各样的垃圾,有不同的塑料袋,橘子皮,西瓜皮......等等诸如此类的垃圾我真的没想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浦江竟然会成现在这个样子,这真是让人太难以置信了,我不由自主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眼前的一幕真是令我失望啊!我们中国人竟然这样不讲卫生!我们的母亲河竟然受到了如此的污染,之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嘛!我们的母亲河受到了污染也就=侮辱我们中国人,以前日本鬼子欺负我们中国,可是现在是我们在欺负我们自己这算什么啊?

在船上我怀着愤怒的心情坐了下来,这时有一个23十岁的青年坐在船边一边吃瓜子一边把瓜子皮吐在水里,我本因该制止他可我不敢,于是我想告诉爸爸,可我收回了那句话,因为我觉得没必要说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是个大家庭。我不想在这里发生一些争执,让一些外国人说我们不讲卫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6798b47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