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的十大行动 由朱永新教授发起“新教育实验”自2000年开展以来,已经历经了十几个年头,使3500多万名师生受益。他们究竟是靠着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和行动路线,来推动教育改革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新教育的十大行动,相信您会发现根源所在。新教育实验一开始就自觉地把“行动”二字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因为,我们知道,今天的中国缺少的不是批评家,不是理论家,而是真正的行动家。2002年, 新教育实验最初从苏州昆山玉峰实验学校起航的时候,提出了五大行动,分别是 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建设数码社区。 后来我们增加了构筑理想课堂,并且提出了6+1的家校合作共建。2013年,我们正式提出了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主要内容如下: (一)营造书香校园 “营造书香校园”,指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之所以要“营造书香校园”,是因为:书籍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只有书籍可以保存。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精神的提升和传承必须强化阅读。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是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我们坚信,没有书香的校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没有书香的校园,只是一个教育训练的场所。我们希望,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实验为学校打下精神底色的一项最重要的活动。 (二)师生共写随笔 “师生共写随笔”,指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之所以要“师生共写随笔”,是因为教育随笔(日记)是教育者进行思考和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批判反思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如果说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那么写作其实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慢慢养成习惯,阅读、思考、写作便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终身受益。 (三)聆听窗外声音 “聆听窗外声音”,指通过开展学校报告会、参加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观。 之所以要“聆听窗外声音”,是因为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关门教育。如果教师缺乏人生阅历,就难以点燃孩子的人生激情,难以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聆听窗外 声音”可以引导师生关心社会,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开展“与大师对话”,与大 师面对面交流的大型思想碰撞交流会,则可以培养他们创造的激情和欲望。这样,他们才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听到真实的声音,寻找到人生和社会发展的本真价值和意义。 (四)培养卓越口才 “培养卓越口才”,指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孩子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之所以要“培养卓越口才”,是因为口才对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愿意讲话、敢于讲话、敢于表达思想、能清晰地表达思想,是强烈的自信心的表现。自信心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没有自信心,就难有真正的竞争力。表面上看来是“说”,其实“说”的背后是思想,为了说得精彩就必须研究得精彩。而人际间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我们教育里所缺乏的。 (五)构筑理想课堂 “构筑理想课堂”,是指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在人类文 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实现高效的课堂、追求个性的课堂,进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之所以要“构筑理想课堂”,是因为课堂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形式,是学校最重 要的舞台,是师生生命展现最重要的一个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成败。没有课堂,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没有教育。所以,我们决定把“构筑理想课堂”作为新教育的重要行动。 (六)建设数码社区 “建设数码社区”,就是指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的网 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应用能力。 之所以要“建设数码社区”,是因为信息技术革命是新教育的“助产婆”,是新教育得以实现的桥梁和通道。以新教育实验学校为基地,以教育在线为网络平台,加强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应用,建设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数码社区”,可以让新教育共同体进行网络学习、交流,在实际应用和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收集、加工和应用各类信息的能力,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七)推进每月一事 “推进每月一事”,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节律,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通过主题阅读、主题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等方式,实施不同的主题内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之所以要“推进每月一事”,是因为新教育实验主张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什么是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无疑就是伴随着他们的良好习惯,包括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做事情有计划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感恩的习惯等等。根据心理学习惯养成的规律,新教育通过每月重点培养一个好习惯的方式,在整个中小学阶段螺旋式训练,以帮助学生养成一生受益的习惯。 (八)缔造完美教室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作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编织生活和建构知识,形成有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书写出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 之所以要提出“缔造完美教室”,是因为教室在师生生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样是一间教室,是平庸、冷漠,甚至充斥着暴力、专制、欺骗,还是完美、温馨,对于每个孩子生命成长的意义完全不同。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在这个叫“教室”的地方度过,他们的成就与挫败、悲哀与喜悦源自这个叫“教室”的地方。“守住自己的教室”,就是要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孩子,让每一个生命在教室里开出一朵花来。 (九)研发卓越课程 “研发卓越课程”就是要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新的整合创造,通过课程的创新使课堂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引领学生认知体验、合作探究,建立知识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将所有与伟大知识的相遇转化为其自身的智慧,从而使师生的生命更加丰盈。 之所以提出研发卓越课程,是因为课程对于师生成长具有特别的价值。课程的丰富性决定了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了生命的卓越性。师生共同经历的课程,不应是一堆知识的罗列,而是让知识具有生命的温度和生活的厚度。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成为具有德行、审美、情感、智慧和能力的人。 (十)家校合作共育 “家校合作共育”就是通过家校联动的机制,成立父母委员会,开展亲子共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之所以提出家校合作共育,是因为家庭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家校合作不仅对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需要。 新教育的十大行动,虽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内涵,但是,由于这些行动是中国教育相对缺少的,所以显得很迫切、很重要。这十大行动不是一个严格的理论体系,而是按照行动的逻辑展开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a9ddd7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