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实际,评述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崇高师德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通过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培养了'“三千弟子”。孔子的一生,正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教师精神的最好概括,应继续发扬光大。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刚走上教师岗位那会是热情澎湃,豪情壮语,但时间一久,那些热情便消失殆尽,职业倦怠便在不知觉间悄悄滋生,责语怨言也接二连三地迸发而出。这个时候,我们便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地给自己“充充电”,因为教师的好学不倦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最好办法! “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常用它来自励励人。他认为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就是师生间“相互感化”的活动,其中“好学”也是互相感化的:“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由于教师在教育中居于指导地位,因此,“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他还强调说,“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是为至理。足见,好学,应当是教师的基本品质。格外引起我们关注的是,陶行知在孔夫子的格言上,加了一对关联词“只有”和“才能”,认为“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具有因果关系,这是他的独创。 那么,为什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呢?陶行知总结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现,有的老师教了几年书就厌倦了,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位老师不好学,不求进取,教学没有新意,变成了枯燥的重复劳动,当然就会越教越厌倦。相反,如果当老师的人能够锐意求进,必然“越教越要学,越学越越有味”。 那么如何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结合自身实际,做了如下见解。 1.知识的不断积累并更新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一直被教师们所崇仰。然而,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拥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变革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保持更新要紧跟时代要求的步伐,教师要将一桶水变为源源不断地河流,取之不尽才能用之不竭!所以,知识地不断积累并更新变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抓紧一切可以抓紧的时间,把握一切可以把握的机会,去学习! 现在教师利用网络的方便,可以向网上不断地提取知识,随时随刻更新知识.当然我们学校这个小社会,也集中了上千个人,学生、老师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因为人与人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强者,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与老师之间,我们便应该多交流,把别人好的地采取并吸收,同时也应该把自己好的建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e2e661caaedd3383c4d3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