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精学精练学生版

时间:2023-01-19 03:05: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精学精练2020-302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有达财者 C.有私淑艾者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默而识 识:认识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教诲 C.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隅:角落,边侧

D.闻斯行诸 诸:兼词,“之乎”的合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约我以 ②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B.①不知为不知 ②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C.①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②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D.①滕更之在门也 ②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A.挟故而问 B.博我以文 C.欲罢不能 D.吾不试,故艺 5.下列各项中,属于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皆所不答也 D.何有于我哉 6.名句填空。

(1)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诲人不倦。 (3)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 (4)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完成79题。

子曰: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圣与仁 若:____________ (2)为之不厌 (3)不愤不启 (4)不悱不发



抑:____________

愤:____________ 悱:____________

1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孔子的“诲人不倦”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简要评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表达层]

1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珍贵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________________,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栌榄树也就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________________;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杨家埠年画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清朝。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表现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神像类、金童子、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复杂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做法是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

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装裱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

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父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d2054cc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