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粮食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 作者:暂无 来源:《粮食决策》 2013年第23期 李 敏 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力军,政策性粮食企业担负着“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的重任。如何在执行政策、服务经营的同时,规避资金风险、实现稳中增效,是当前政策性粮食企业财务管理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政策性粮食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一、现状与问题 长期以来,粮食企业各级储备粮占用资金由政策性银行全额贷款,轮换按下达的计划操作,既没有最低价及临储粮油收购,也很少进行商品粮的贸易经营,企业所管控的资金量小,潜在的风险和效益也相对较小,因此,粮食企业普遍不重视营运资金管理。近年来,随着政策性粮食收购的开展及购销业务量的不断攀升,企业营运资金大大增加,如何防控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已成为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共同面对的一道难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政策性粮食监管力度不够,库存粮权存在风险 为保护农民利益、调控市场、平抑物价,从2006年开始,国家出台了最低价粮食收购政策及国家临时储备粮收储政策。在国有粮食企业自有仓容不足的情况下,为充分解决农民卖粮问题,各地多采取外租仓收购的方式,大量的资金以政策性粮食库存的形态长期占用。如监管不到位,极易发生“擅自出库”、“数量短少、质量不符”等问题,最终将造成资金损失。 (二)盲目扩大购销业务量,营运资金风险评估不足 粮食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经营,扩大购销业务经营量,使用高额的经营性贷款,同时,预付款和赊销款的发生额也有所增加。在这种形势下,营运资金出现了几个风险点:一是应收款项坏账风险;二是偿债能力风险;三是商品粮存货储存风险。企业应在业务发生前,充分评估相关风险,谋定而后动。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购销业务未经过充分的论证,盲目操作导致预期利润无法实现,到期无法偿还贷款本息。有的企业对客户信用未经过认真调查,轻易做出赊销决定,或对往来款的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应收款项催收不及时,影响营运资金的周转。 (三)与预算脱节,未来资金需要量测算不准 营运资金高效运行的前提是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相互配合,只有准确的预计未来业务经营所需资金量,才能按需筹资,既保证资金供应又节约筹资成本。但目前企业的资金计划普遍偏差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与业务预算相脱节,资金需求时点和数量均难以把握。业务人员在编报下年度预算时,没有认真分析市场论证可行性,随意性较大,导致实际业务与预算相差甚远,对应的资金计划也无法准确上报。尤其在集团对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下,成员单位的资金计划偏差具有累加效应,最终造成资金管理中心调度困难,要么预留头寸过大增加筹资成本,要么头寸紧张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四)忽视货币的时间价值,存货周转率有待提高 财务管理要求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资金周转期越长,企业对外融资需求就越大,资金成本就越高。目前,政策性粮食企业库存周期较长,占用资金成本较高。所以,为加速资金周转循环,应缩短存货周转期或减少存货占用,加快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尽量展延应付账款,企业变现能力将大大提高,风险降低,利润增加。 二、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资金风险管控 1.加强业务管理,控制存货风险。粮食企业资金流的特点是金额大、周转慢,相当比例的资金占用在粮食的库存环节,故实物的监管缺失极易形成资金风险。因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从业务的源头做起。(1)防范合同风险。粮食企业应充分重视合同风险,建立并执行规范的合同管理办法。由业务部门建立客户档案,进行客户资信调查并草拟合同,综合部门对合同法律条款进行审查、财务部门对结算开票条款进行审查后交分管领导审核把关,最后由法人代表或其代理人签订合同。对于重大合同,还应由企业法律顾问把关,并经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策。(2)规范审批流程。合同签订后,应严格执行相关条款,控制预付款的比例。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规范资金使用审批,由经办人提供入库单证、发票并签字确认进度,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审核,法人代表审批后,财务方可付款。大额资金使用、重大筹资还应经办公会议集体决策,按规定程序报上级审批后实行。确保按收购或采购进度付款,资金与粮食库存匹配。(3)加强库存监管。粮食企业的资金通常转化为库存的形式,因库存性质的不同,会有不同时间长度的实物形态占用。如最低收购价粮及国家临储粮按照政策要求,在粮食批发市场挂牌拍卖,储存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商品粮出入库则由企业视市场情况而定,一般资金占用也在三个月以上。大量的存货占用,尤其是外租仓储粮,客观上带来了相应的资金风险。因此,无论是何种性质的粮食库存,企业都应高度重视实物监管工作,确保粮权明晰,数量真实,质量合格。对于政策性粮食收购,应严格执行收购政策,由粮食局、农发行、贷款主体企业共同进行监管,落实保证金制度,实现市县级联合担保。同时,收购期间派出监管员驻库监管,负责上报收购进度及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收购结束转为保管期间应成立监管巡查小组,至少每周到库巡查一次。对于外租仓收购储存商品粮,重点要明确粮权,无论是整批采购还是委托收购,要求单仓储存,整仓签订粮权确认书,防止出现“一女二嫁”的现象。租赁民营企业仓库进行收购的,要坚持“自收、自储、自管”,派出保管人员驻库全程监管。租赁合同中应签订保证金或抵押担保条款,至出库结束方可退还或取消。 2.加强往来款项管理,控制坏账风险。(1)加强事前控制,严格资金审批。粮食企业应结合购销业务,制订并执行严格的资金管理细则。细则重点规范预付和赊销行为,以提前控制高风险业务的发生和往来账款的比例。例如,对于因经营和业务发展需要确需预付或赊销的,应取得对方相应资产作为抵押,或经资信审查、风险评价、财务审核、集体研究、落实具体责任人等程序后方可开展业务。对赊销和预付款的比例和金额上限应做出明确规定,如合同金额的20%-30%,200万元以内。赊销业务应限定赊销批次和收账期,前一批次未收回不得再次赊销,规定期限内未回款的应采取措施并列入客户黑名单。预付货款应要求对方提供农发行账户,以便与发行进行联合监督。(2)加强事中控制,实行风险资金分类管理。按照ABC分类法建立应收及预付资金风险记录,根据账龄、客户类型、金额等划分资金风险等级,并实施相应管理。重点关注风险等级最高的A类资金,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管理,落实责任人,明确收账期。B、C类风险资金可由财务部门管理,按月列明细表,由相关责任部门及责任人书面说明情况并签字盖章,所有材料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阅。(3)加强催收力度,减少坏账损失。对于逾期的应收款项,要给予高度重视。责成该款项责任人专项催收,采取电话、发函、上门联系等方式。一旦发现债务人有异常,应采取法律手段,申请司法保全,尽力减少企业损失。对于预付的收购款,在收购后期应密切关注进度,合理付款,逐步降低预付金额充作粮款,减少清算时应退款,预防坏账风险。 (二)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1.精确计划,合理筹资,降低筹资成本。(1)配合政策性粮油收购进度,分次贷款,勤贷勤拨。政策性粮食收购过程中,因委托收储企业较多,故承贷企业应提前准备方案,确保各业务环节运转顺畅。除启动收购所必须的铺底资金外,按照收储企业实际收购进度,预测2-3天的收购资金逐日下拨。因目前农发行无法保证节假日资金供应,遇节假日可放至4-5天的收购资金。按此收购进度排出资金计划,以需定贷,少量多次,以减少贷款利息支出。因利息补贴是按每月底库存值计算下拨,而收购工作可能会跨几个月,如在收购前期大笔贷款,甚至会导致利息补贴无法弥补利息支出。操作方式不同在收购量大、资金量大的政策性收购业务中差别明显。(2)结合购销业务预算,准确测算资金流,降低成本。业务部门应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及时与财务沟通,准确预测资金需求。财务部门应服务于业务经营的需要,做好筹资计划并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要正确衔接购与销的时点,充分利用自有资金,把握筹资的时间和金额。如有销售回款应及时还贷降低资金成本;如因季节性原因自有资金出现闲臵,应转存定期以提高资金收益。 2.加速周转,合理配臵,提高资金运营效益。(1)提高营运资金效益。加强对往来款项和存货的管理,加速资金的周转。应收款项的管理目标很明确,越早收回越好。企业可以通过对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严格企业收款责任制,加快现金的回流,减少和控制坏账的比例等办法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同时尽可能利用商业信用,合理利用客户的资金,在取得供货方谅解的前提下可选择将应付账款展延,还可视企业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商业信用的另两种方式——商业票据和预收账款。(2)加强存货的管理。重点是在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过多的存货要占用较大的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损耗、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存货占用资金是有成本的,占用过多会使利息支出增加并导致利润的损失,各项开支的增加更使成本上升。因此,商品粮的经营要把握市场,避免长时间囤积导致资金成本增加,价格的上涨不够弥补存货成本的现象发生。 3.协调沟通,合理安排,确保政策性销售资金运转顺畅。目前,政策性粮油的销售是通过粮食批发市场挂牌拍卖,成交后客户资金转入批发市场账户,待出库结束双方确认后,批发市场按库存成本将资金转给销售企业由其归还贷款,盈亏价差则由财政包干。这一过程涉及的环节较多,包括客户、批发市场、实际存储企业、政策性银行及承贷企业,企业应安排专人进行协调,确保销售资金及时回款、及时还贷。对于该项业务,财政部于2013年出台的财政财务管理办法中规定,粮食出库当月核减库存,次月停拨补贴。相比原政策的自成交日起两个半月的下账期的规定,对企业的资金运转要求更高。如果是月末出库结束并确认,正常寄出确认单到回款还贷最少需要10天左右,此段时间利息补贴已经停拨,企业要自行负担贷款利息进而形成亏损。 (三)加强集团内部交易集中管理,提高资金周转速度 对于政策性粮食企业集团,其内部交易大量存在。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实现企业集团成员企业内部交易的网上结算,对于提高集团资金周转速度、节省结算手续费的效果明显。交易达成后,成员企业间的资金划转在瞬间内就能达成,不产生在途资金,划转效率高,能够有效提高集团资金周转速度。同时,由于使用集团内部网上结算系统,不需要支付任何额外费用,能够节约大量财务手续费。 (四)争取政策支持,调整不合理计息方式 银行现行计息方式为:应计利息=贷款额/360天×应计息天数×年利率,因实际计息天数为365天,分子分母不同导致利率变相提高。以年利率6%为例,实际企业负担利率为6.083%,如贷款20亿元,一年将多付利息166万元。对于政策性粮食企业来说,这部分利息是没有财政补贴来源的,将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当前,财政政策调整,在政策性粮食销售资金利息节余几无可能的情况下,应争取及早调整计息方式或取得相应补贴,减少企业亏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840d5e5fd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