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云南十八怪 一、竹筒当锅煮饭卖:煮饭用锅这是千古风俗,但在西双版纳等地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以竹筒代锅煮制的、呈圆柱形、外表裹着一层白色竹瓤、清香宜人的竹筒饭。看起来有点像湖北孝感麻糖,吃在嘴里不像孝感麻糖那样脆,而是有些硬。 二、牛奶做成扇子卖: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洱源邓川坝子,出产一种用牛奶经过特殊工艺的扇子状的凝乳薄片,当地俗称“乳扇”,是云南千家万户喜爱的食品。呈现在我眼前的不是我想像中的凝乳薄片,却是奶油梅子,吃起来挺开味的,有些酸。 三、过桥米线人人爱:云南过桥米线以米线洁白,配料讲究肉菜兼备搭配相家、油而不腻、美味可口为特点,老幼皆宜。 四、草帽当锅盖:草帽是云南各族尤擅的工艺,四处可见草编的坐椅、草墩及草编的帘子、锅盖帽子。外地人被草编的世界所眩目,将形状类似的草帽当成锅盖误以为怪,当然就怪了。由糖和大米混合而成的类似武汉杂糖,但咬起来脆硬,老年人可能只能放到嘴里当糖来含化了,想咬动恐怕要掉牙了。 五、米饭粑粑叫饵块:古代中原就将稻米蒸煮制成饼状的干粮、点心称为“饵”便于携带即食,别有滋味。说起“饵”真有点像鱼饵,但形容成北京的三渣糕更确切(指色和形状)。 六、鸡蛋用草拴着卖:云南山地占百分之九十以上,道路坎坷崎岖,老乡赶街卖鸡蛋,用草裹缠,防止蛋壳破裂,同时方便了出售。相信大家都吃过北京的牛皮糖吧,形状类似牛皮糖,但里面除有白芝麻外,还裹着花生,很脆很香。 七、三个蚂蚱一碟菜:云南食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食苔藓,吃菌类、竹虫、蜂蛹,油炸蚂蚱,看着怪异食起香脆可口。品偿起来并无虫类味道,只有花生糖的味道,脆脆的。 八、土锅通洞蒸鸡卖:相传古时候有聪明的厨师为了吹捧县令大人用通洞的土锅蒸出香气馥郁、鲜嫩无比的“汽锅鸡”,并且含有“培养正气”之意,后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滇菜中的一道名品。打开包装,金黄色的纸包着一小块方方正正的呈奶黄色的糕点,用手轻轻拿起便掉下一块粉末,放到嘴里即化,香甜松软,米味很浓,没有绿豆糕的油腻,没有芝麻糕的干,形状却类似芝麻糕。 九、谈情说爱用歌代:云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每逢佳节庆典,歌声是不可少的,年青人谈情说爱往往也是从对歌开始。包装也同“土锅通洞蒸鸡卖”类似,形状也似芝麻糕相同,不同的是用黑豆沙、黑芝麻做心,外层两边夹上奶黄色的米粉末。 十、竹筒做烟袋:云南竹类资源丰富,竹的利用也广泛,干栏式竹楼、竹椅、竹笠等。尤以竹烟筒最具特色,烟气通过蓄水的竹筒,吸时发出有节奏的咕嘟声,滋润喉咙,有声、有色、有味。而真正做成的食品却是用芝麻、糖、花生、米裹制而成的杂糖类食品,与“草帽当锅盖”没多大区别。 十一、星云湖里鱼分界:在云南江川星云湖与澄江抚仙湖相接处,水虽相连,但两湖的鱼互不来往,东边抚仙湖的青鱼和西边星云湖的黄鱼以“界鱼石”为界,到此就调头。这种怪事还真有点怪,而云南通海食品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云星湖里鱼分界却似乎和这个典故没什么连接,这种食品看上去呈白色,在我未拿到食品只看说明的时候以为会是二色所组成的食品,而食品本身就像麦芽糖。 十二、新娘要把墨镜戴:结婚时,为了遮羞避邪,新娘要盖一块红盖头,而居住在大理的白族是一个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民族,早在一百多年前结婚戴墨镜就已经是很时髦的事情了。而你怎么也不会想像到,用于这个典故而制作的食品竟然是一枚金黄色的橄榄。 十三、娃娃出门男人带:在汉族眼里,这是角色颠倒,其实是不懂男女平等。云南山高坡陡,男人背娃娃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显出男人本色。而制作成这类食品的却是两颗“花生占”,也就是用白糖裹着花生的食品,看后家人笑作一团。 十四、四季服装同穿戴:昆明素有“春城”之美誉,年均温度平均为二十一度和十度之间,“四季乱穿衣”成了昆明的一大特色。在武汉也有这样的季节,可不是“四季乱穿衣”,而是“二、四、八月(阴历)乱穿衣”。呈圆柱形状的麦芽糖看上去黄黄的,吃起来酸酸的,还真感觉没有什么特色。 十五、大理石头当画卖:大理石质地细腻,光滑润泽,花纹鲜艳。构图色彩精美的大理石、称为天然石画,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被当作“石画”出售。 十六、火车没有汽车快:云南在准轨铁路出现前,本世纪初即有米轨铁路,由于峰壑沟洞多,火车盘山而行,有时甚至没有牛车快,时速仅三四十公里左右,云南现存全国唯一一段“寸轨”(七十二厘米)铁路,直到九十年代初还在使用,相形之下速度更慢。汽车在云南运输中大存优势。看起来还真的感觉有些怪,而且可以说是十八怪里的最怪了。 十七、石头生在云天外:在云南,耸峙在高山峻岭的奇峰异石随处可见,千姿百态。而制作成圆柱形空心状的食品似乎有些像山峰一样,外围撒满白芝麻看上去好似云天外的高山峻岭。 十八、四季鲜花开不败:云南的立体气候和四季充足的阳光,使被称为“植物王国”的云南四季鲜花常开。人们很难会把鲜花和花生想在一起,而商家恰恰就将花生捣碎,叫什么四季鲜花开不败,来形容云南植物王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870544c33687e21af45a9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