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养生,但求阴阳平衡 作者:刘 林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2年第3期 刘林 如果以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那即将到来的春分(一般是每年3月20日或21日)排第四。春分日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春分后,气候逐渐温和,雨水逐渐充沛,阳光逐渐明媚。 阴阳平衡,生命之本 斯大林曾说过:“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要求得这种“暂时平衡状态”的“生命的根本条件”,保持人体阴阳平衡就成为养生重要法则,这一法则在精神、饮食、起居、保健和用药上都是至关重要的。养生中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规律,协调机体功能,达到机体内外的平衡状态,使人体这一有机整体始终保持一种相对平静、平衡的状态则是根本。 《黄帝内经》对阴阳调摄的作用有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即人体应不断调节自身以使生理活动与运动和谐一致,保持内外平衡,但要避免不适当运动而破坏这种平衡,加速器官损伤和生理失调,进而引发疾病,缩短寿命。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人的生命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不协调,可导致体内某些元素出现不平衡,致使早衰和疾病发生。不少非感染性疾病都与人体元素平衡失调有关,尤其是危害很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在不同年龄调整饮食结构,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维持体内各元素平衡将有益人类健康。 《素问·骨空论》中也提到:“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传统饮食养生与中医治疗均可概括为补虚、泻实两方面。如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填精、生津为补虚;解表、清热、利水、泻下、祛寒、去风、燥湿等方面则可视为泻实。中医养生实践证明,无论补或泻,都应调整阴阳,科学保健。 春分风不小,要防病痛扰。其实从立春开始,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大)、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这段时期通常会从立春持续到清明,春分在此范围内,当然也不例外。要防相应疾病发生,养生保健至关重要。 吃对了,才养生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告诫我们“不时,不食”,意思是,不是这个季节的菜果就不吃。时令菜也是“运气菜”。食物一要讲究“气”,一要讲究“味”。因为食物和药物都是由气味组成的,而药物、食物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气。春令时菜包括有养阳的韭菜,助长生机的豆芽、莴苣、葱、豆苗、蒜苗,滋养肝肺的草莓、青梅、杏、李、桑椹、樱桃等。从某种角度来说,吃对了才是养生。 春分饮食调养上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损脾胃而引起腹部不适;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让五脏休息 给肠胃“放假” 食物吃进肚子,不仅是肠胃,多个脏腑都要同时为之忙碌,就连“首长”(大脑)都要为之退让三分,首先保证气血满足肠胃需要,这就是饭后大脑昏昏然的原因。 但不要以工作忙碌为理由“虐待”自己的胃,尤其午饭,既要吃饱又要吃好,别老唱“空城计”。中午阳气盛,生气足,五脏功能处在最佳状态,是消化、吸收营养的好时候,此时喝汤对补充营养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不过,肠胃也需要休息。如果每周都能让肠胃休息1天,便可以有效帮助排出体内积存毒素。因此,可以选择在双休日只吃早晚两餐,或以稀粥、水果、蜜糖水代替一顿正餐的方法来减轻肠胃负担。同时中医认为,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如大枣和山药就是不错的选择。 养肝排毒 五脏中,春应于肝、夏应于心、长夏应于脾、秋应于肺、冬应于肾,春天,比如春分,养生的重点在于养肝,协调肝的阴阳平衡。重中之重就是少饮酒,甚至不饮酒,因为酒伤肝肠,而菊花茶、金银花甚至白开水才是适合春季的佳饮。 对症养生 咳嗽:慢脱衣,多吃梨 春季咳嗽多因感冒引起。气温陡升骤降之间,许多人没有及时添加衣服,从而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甚至气管炎,这是咳嗽增多的主要原因。预防上首先要注意衣服不宜脱得太快。习惯晨练的老人,最好在太阳出来后再开始锻炼,不宜起得太早,同时要注意多穿衣服。平时口感重的人,这段时间宜少吃辛辣食品,包括火锅、烧烤等,清淡饮食,多吃蔬菜。 已经出现咳嗽症状的,可以适当吃梨,有生津润肺的功效(编者注:梨性凉,胃寒者不宜多吃;加之其含糖分较多,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如果家中方便,可以用鲜百合和糯米熬粥,平时就当点心吃,也有养肺效果。 五更泻,多吃姜 春分本来应是阴阳平衡,但阳虚之体平衡失效,阳虚本质更易显露出来,所以常发生五更泻(又叫鸡鸣泻,特点是天将亮时拉肚子),特点是餐泄,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泄。患者如舌苔白,脉沉而弱,怕冷,腰以下发凉,可吃附子理中丸或四神丸(由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4味药组成),以温中扶阳。平时可常用干姜炖汤或吃干姜炖鸡汤。 腹痛腹泻,防受凉 春分风大,中医认为风木克脾土,平素脾虚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现腹痛腹泻,其特点是腹痛明显。患者最好少去户外,尤其是风大的时候受更要如此,或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理中丸。平时做菜也可多用干姜以温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f9bd24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