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祁可升 摘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更别说是兴趣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快乐作文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写作兴趣 激发 培养 一、多读善思,在积累中激发写作兴趣 不少学生写起作文总是紧皱眉头,有“无米下锅”之感,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观察生活的习惯,不注重积累,而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又常常忽视这些。因此必须抓好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所以,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生活的艰辛与快乐,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生们因此也获益匪浅。 要写好作文还要大量阅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和写作知识是写作的基础。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培养小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将课外阅读中看到的好的优美词语、片断、写作知识及时记录下来,经过长期积淀,语言自然丰富。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片段,鼓励学生背诵、抄录和仿写。让他们在学习、生活、娱乐中积累知识,这样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表现的兴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都写下来,学生在阅读中丰富了底蕴,给作文引入了活水,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写作对他们来说:由“要我写成了我要写”。 二、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尊重个性差异 作文教学要因材施教,首先分年龄阶段进行。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要有所不同。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绝对的,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做的工作一是全面了解学生的习作起点和心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而制定多层次的教学内容。对后进生降低要求——要求不离题,语句通顺,无错别字,标点正确就行了,意在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对优生“压担子”,加大写作的量,不仅篇幅长,而且要有新意,有中心,有条理;对中等生则要求踏踏实实地写,争取一篇比一篇好。使他们增强自信心,由此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视作文为快乐,不断进步。 三、鼓励评价,激发写作热情 学生作文后,老师应及时评改,给予肯定。在批阅习作时,我的评语力求让学生看后有一种亲切感。当看到学生习作的精彩之处,我用醒目的波浪线标出,有时写一些简短评语,如“这段写得非常精彩”“生动形象”“充满情趣”等等。如果哪部分写得不令人满意,可以写上如果怎样写就会更好一些等批语,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学生也乐于接受。如果是抄仿他人作文,就写上勉励的话:这篇作文思想性很好,但“仿”的痕迹过于明显,经过努力,你一定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文。学生在看到那些切中要害的批语后,不管自己写得好与不好,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 激励也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不仅篇幅要求长些,而且尽量要求不写错别字、病句等,着重激励他们创新,在选材、剪裁、立意等方面加以指导。对于中等水平的同学,要帮助他们理解题意,按一定的段落层次组织材料,鼓励他们一篇一篇踏踏实实写,力求一篇比一篇写得好。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则应降低要求,只要写出一两段通顺的话就给高分,哪怕他一篇文章只有一两百字,甚至离题也不要紧;只要发现较好的句子、词语就圈划出来,写上称赞的话,使他们受到启发,树立信心,从而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出对作文的热情。 四、展示写作成果,激发写作动力 强烈的成就感会给人以前进的动力。学生好奇心强,又爱表现,教学中我利用他们这一特点,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机会,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使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例如,我利用学习园地,开辟出一片“作文小天地”,让学生中一些优秀习作都有机会在园地中得到展示,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同时又做到定期更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又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做到人人有机会。每一期作文展评后,评选出“班级小作家”。被选上的学生喜形于色,深受鼓舞,没有被选上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优秀作品收藏。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就不再是一件难事。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去激发、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我们的习作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1bffb2f5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