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已去,桃花依旧 《人面桃花》中涵盖了很多知识,包括历史、象征、寓言、宗教、古典的传统和现代的叙事手法、细腻的心理刻画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上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文本,在这里我以心理描写作为切入点对这部小说加以分析进行解读。 标签:心理描写;命运 这是一部有关历史的小说,但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并未要求按照读历史一样,因为这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文学其实就是人学。因为历史太严肃,它描述的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无法顾及个体;而文学则是一门重视个体的学科,所以作家格非希望通过辛亥革命作为大背景,实则是写重在写女主人公陆秀米的一生。关注细节,注重感受,刻画心理,不断设谜。是一部很有吸引力的小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面桃花”这个故事的渊源,据文献记载,“人面桃花”的故事最初现于中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如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显然诗人用一瓣纤巧而敏感的心香,吟咏了物是人非的缺失和遗憾,营造了一种哀婉的情调。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女人宿命般的一生:少女陆秀米出生于清末一个罢官家居到一个叫普济的地方的乡绅家庭。先是写了少女时期的秀米,当时已经疯了很久的父亲突然离家出走,等父亲失踪杳无音讯后家里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自称表哥的张季元。而张季元的到来将会对秀米的一生带来重大的转折。张季元在陆家养病了半年后就被人杀害了。因为张季元是一个革命者,他压根儿就不是她的什么表哥,而是朝廷通辑的乱党要犯。他来普济也不是养病,而是暗中联络党羽,密谋造反生事。在张季元离开陆家的时候,他在枕头下留下一本日记本。秀为从头到尾地看完了这本日记本,日记本里解开了秀米一直想知道的那些事情,从此秀米也变了一个人一样。很快母亲就是她张罗婚事,而就是成亲的路上,秀米被土匪劫到一个到花家舍的小岛上,与韩六生活在一起,秀米在花家舍又经历了一场浩劫——土匪窝地被革命党灭了。在花家舍所经历的一切就好像做了一个梦一样。浩劫后,秀米就去了日本横滨。不久后又从日本回到普济,回来时带了一个叫小东西的小孩。从此秀米就在普济这个地方为革命和她的乌托邦的梦想做了一系列的准备,但是革命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秀米被捕入狱,小东西也在乱枪中被射死了。秀米出狱后又重新回到普济,这时的普济已是物是人非了,但是秀米从此与家里的女仆喜鹊平静地度过了她的余生。 在这部小说中涵盖了很多知识,包括历史、象征、寓言、宗教、古典的传统和现代的叙事手法、细腻的心理刻画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上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文本,在这里心理描写作为切入点对这部小说加以分析进行解读。 故事的一开始,就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来描写少女秀米初潮时的敏感多疑、躁动不安的心理。文章中写到秀米抱着一只绣花枕头喃喃道:要死要死,我大概是要死了。生动地刻画了少女秀米当时那种一无所知的焦虑的心理。作者昌那样地 注重人物的描写,使整个故事充满虚幻的色彩。 在秀米看来,发生在她身边的一切似乎是幻影,她的生活停在半空中,一种虚无缥缈感时进袭上她的心头。她像一缕幽魂被躯壳所羁,她甚至主为“这身子也不是我的,谁想要,就由他去糟蹋好了”。母亲为她张罗婚事,以及后来秀米在出狱后流浪在野外时与一个老乞丐度过了一宿(当然他们之间没有发生任何什么)。第二天乞丐走后给秀米留下了“一个装满干净水的葫芦,半截黄瓜,还有一只瓶装满馊饭,发出阵阵酸臭的旧袜子”。秀米想假如乞丐昨晚想要的话,她多半会顺从。“反正这个身体也不是我的,由他去糟蹋好民了”等等这样的想法一直笼罩着她。她感觉自己被什么所操纵一样而无所适从。她的灵魂是“宛若置身于一处黑漆漆封闭的屋子”,然而它又是不安分的,正如花家舍总揽把王观澄所说:“那是因为你的心被身体禁住了,像笼中的野兽,其实它并不温驯。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小岛,被水围困,与世隔绝”。在不幸面前她本能地要逃避一切,一味地玄想游思,这使她头痛难忍,却如同中了神魔的咒语,但她只能毫无选择地走下去。 张季元的日记中的心理描写刻画地很生动,同时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回答了许多令秀米迷惑不解的问题,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使故事情节完整通顺。张季元对革命的热情与对秀米的怜爱的心理叙事形成一个巨大的张力,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张季元一边要顾及革命,同时又控制不住自己对秀米的情感,这使他很痛苦很矛盾,他在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张季元啊张季元,汝为何这等无用?为这一等小女子,意志薄弱,竟至于此!想当初,汝只身怀揣匕首,千里走单骑,行刺那湖广巡抚;想当初,你从汉阳上船,亡命日本,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几近于死,何曾如此慌乱?想当初……想不得也,那妙人儿已到近前”。这些都生动地描述了张季元左右不能的痛苦,不知道如何是好,但却没有办法去控制自己。同时他又写道:“整整一个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半夜里起来,坐在桌前,听着那月漏纱窗,树声簌簌,还是宝琛那如雷的鼾声,忽然就想把日记全撕了。我怎么会这样消沉,心思全被她占据?为着一个乡野女子,竟如此颓唐。一想到她仰望着自己的样子,就觉得世界上其他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无趣无味。大事将举,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怎可用一己之私欲而葬送了十余年为之奋斗的伟业,季元啊,难道你将在日本横滨发过的誓全都忘了吗?不行,我要重新振作”。通过这些自我的检讨的心理来陈述,表现了张季元一边自责一边又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况,一边是革命事业,一边是儿女私情,二者一直困扰着他,让他左右不能。所以他又写道:“没有你,革命何用?”从张季元这些心理的描写来看,当时他已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革命事业催促他不断向前,对秀米的爱又让他不可自拔。前途和眼前应该怎么处理,对这个经历丰富的革命者来说,已不是那样易如反掌了而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了。在陆家半年里所有的这些内心的思想斗争他不能对任何人说,唯一以日记的形式来宣泄自己的痛苦和矛盾的复杂心理。张季元留下的日记里因此也使时间秀米这里变得混乱无序,一切已经逝去的往事重新在眼前心里上演,让她产生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再就是作品心理描写最突出的就是对梦的描绘。陆秀米一生似乎活在梦中,又不似梦,亦真亦虚。“她相信梦中所有的事情都是真的,你有时会从梦中醒来,可有的时候你却醒在梦中,发现世上的一切才是真的做梦”。她所遭遇的一切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ae3f3e4b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