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

时间:2022-12-28 15:0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老庄

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类似孔孟),也指老学与庄学的合称。借而代指道家(道教)老庄教派学说。

道家分黄老派、关尹派和庄列派。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黄老之学,其思想富于积极色彩,与庄列一派隐退截然不同。”关尹一派“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上博简《恒先》是《老子》到庄学之间的联络桥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老子著有《道德经》(别名《老子》《老子五千言》,庄子著有《庄子》(别名《南华经》;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实际上是继承发展并且阐释老子的思想,带有自己个性的一种解读。看法精炼独到、积极遁世、卓尔不群,故而与老子并称,一并成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老庄学派不主张满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觉悟的假道德,认为这些不过是愚弄人的幌子。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则天下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学派。

道家起源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一词是西汉时才出现的,(初现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后司马谈等人将老、庄、列御寇、杨朱、(彭蒙、慎到)等人归为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关尹、庄周、列御寇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分黄老派、关尹派和庄列派。

老子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老子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而“道法自然”。因此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著有《道德经》

庄周是继老子之后的又一道家学者,他的思想完整的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老庄思想渊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在政治上是积极的。

老子的思想渊源:

老子尚柔守雌,其思想渊源于商朝的《归藏(坤乾)。老子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论体系,实际就是“三生万物”,这个“三”就是大易的“三才”






之三。扬雄发展了老子“三生万物”宇宙论体系,创立了三进制九九八十一赞的《太玄》体系。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指出:《太玄》应是扬雄模仿《周易》‘两仪生成模式’对老子‘三(才)生万物’命题构建的新的宇宙图示和理论体系。

庄子,名周,字子休,号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华夏族,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思想渊源:

庄子思想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老子,一是《易经》《周易》本经始终未体现阴阳二字,可庄子洞察到“《易》以道阴阳。”庄子的天籁、地籁、人籁“三籁”思想就是《易经》“三才”思想的别称。庄子尊重天道,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天人合一”

庄子善作儒家的反命题。儒家主张“天人有分”,庄子在《庄子·三木》篇中则说“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李学勤先生指出:庄子《三木》这一章在天人关系认识上正好与孔子“天人有分”思想相反,这“正是庄子一派习用的手法。

道家思想发展

1.文景之治: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2.罢黜百家:道家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见后,便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3.衍生道教: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

4.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c82f1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