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炭终稿

时间:2022-05-29 15:21: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雪中送炭

没有雪花的飞舞,却让你仿佛置身于茫茫冰雪的世界,没有北风的呼啸,却让你似乎感到了阵阵寒风的刺骨,驾车的人是一位面容和善的老翁,车上好像载着厚重的冰雪,但冰凌之中又透出点点墨色。他们要去哪里?如此艰辛劳作,老翁的脸上却又为何洋溢着自豪的神情呢? 【出片名:雪中送炭

这是一件实现了中华琢玉思想最高水平的绝世珍品,也是一件展现了传统美学最高境界的宫廷遗珍,名为雪中送炭。它长52厘米,宽18厘米,高29厘米, 用一整块翡翠雕琢而成。一位老者驾车行进在凛冽的风雪之中,身后是满满一车的木炭,积雪覆盖在木炭之上,因为风的吹动有些已经化为皑皑的冰凌。拉车的黄牛,肌肉紧绷,正向着目标稳健前行。玉雕中的人物、动物、碳车浑然一体,大气天成。底部篆刻“慈禧皇太后之宝”款识,体现着皇家的尊贵与风范。它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被当代玉雕大师评价为化腐朽为神奇的扛鼎之作。

“雪中送炭”这一典故源于战国时期。一天,楚国天降大雪,异常寒冷,楚怀王坐在宫中点旺炉火,穿上皮袄但还觉得冷。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想到了穷苦的百姓,他们如何过冬呢?他即刻下令,全国的贫苦百姓送去粮米和柴炭以御寒冬。人们因为在最需要的时候获得了关怀和帮助而深受感动,这就是“雪中送炭”的由来。 【作品赏析

琢玉讲究“取天然之形势,得天然之神貌”。雪中送炭所用的翡翠在当代人看来并非上等好料,不但多处有斜纵向的绺裂,而且还有明显的脏色。而古代玉雕大师将“量料施工、因材施宜”的八字方针发挥到了极致,不但没有“挖脏遮绺”,反而因势造型,妙用主题,让翡翠的瑕疵成了点睛之笔。

作者运用俏色手法,把这抹翠色雕琢成老者身下的坐垫,将不规则的墨绿色,用管状工具雕刻成木炭,又将周围的瓷白色部分琢制成厚厚的积雪,营造出雪压木炭的生动质感。木质车轮的纹理和柱状冰凌则是结合绺裂顺势而成, 既让我们看到了冰雪融化又凝结的动态之美,又表明了路途的遥远与寒风的凛冽。再看车上的老者,他手持皮鞭昂首端坐于车辙之



1


上,面容虽有沧桑之感但目光深远而坚定。牛的四蹄稳健、肌肉动感十足,牛腿的角度,前进的方向,都与原石绺裂的方向一致,不仅营造了顶风冒雪、奋力前行的动势,而且彰显了推己及人、雪中送炭的大善之美。 玉雕的刀工极为精湛,老者满怀希冀的神情、厚厚棉服的柔软质感生动逼真,车轮木质纹理的细腻刻画让观者仿佛能听到车轮压着积雪而发出的吱吱声。它题材巧妙,立意深远。不仅赞颂了居庙堂而怀天下,处仁爱而利民众的高尚品德,也推崇了劳动人民急他人所急、不畏风雪、送去温暖的宽厚胸怀。

雪中送炭翡翠摆件,本身弘扬的是一种大美,这个作品构思巧妙,雕工精细,寓意美好,艺术价值来说是巧夺天工;大美背后弘扬的是一种大爱,助人为乐,雪中送炭;大善的底蕴是大德,大德的最高境界是大道。此件作品以极高的艺术价值把大德、大道、大善、大爱、大美完全覆盖,并且弘扬得淋漓尽致。它穿越亘古的时空,体现着中华文化始终秉承的身心和谐、人人和谐、社会和谐、天人和谐的高尚理念。也追求着“各美其美、成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共美”的大同精神。它用蕴含天地精的美石,经过精心的琢磨赋予了生命美好的寓意,使人性与自然灵性和谐统一,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形载体,实现了艺术和精神的永恒。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e91ecf2f60ddccdb38a0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