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自读指导与练习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为什么而活着》自读指导与练习 【自读指导】 一、 作者介绍 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他在将近一百年的生涯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他还是国际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在晚年,他以自己的极大声誉积极干涉国际政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一度成为西方各国左派群众的旗帜,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他同时又是个文学家,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二、 文题背景 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样的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既重要又往往被人忽视。人为什么活着?实际上这是人类始终关心的一个哲学命题,是人类对自身永恒的追问。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用文学的笔法,对这个永恒的命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通俗而生动地亮出了自己的思想。 三、 作品分析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自己的人生追求。第二部分(第2—4段):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第三部分(第5段):作者总结上文:“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虽然罗素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是值得活的”。这正是罗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的最好写照,也是一个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家的肺腑之言。 【自读练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遏.( )制 飓.( )风 矫.( )正 俯瞰.( )濒.( )临 肆.( )意 嘲讽.( ) 箴.( )言2、 成语解释 无能为力: 深不可测: 3、 回答问题 ①、阅读文章的第一小节,将三种激情比做什么?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我”将会在怎样的情景中? ②、抓住文中充满理性的力量,分析包含人生激情的句子,如“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思考对自己人生的启发? ③、如果将罗素的三种人生激情区分出层次,你会怎样划分?为什么? 《横渠四句》自读指导与练习 【自读指导】 一、 作者介绍 冯友兰,字芝生,中国现代哲学家。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并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他除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外,还撰写了大量哲学与哲学史著作。 二、 文题背景 宋代哲学家张载曾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哲学理论的大纲,分而言之,有四项,合而言之,则是一个系统。其要义即是“内圣外王”之道。“四句”的具体内容也许有局限,但其所涉及的问题,却是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的人类意义。冯友兰先生曾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结语中表现出对“横渠四句”的赞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可见“横渠四句”是其终生的精神追求。本文即是冯友兰先生对这四句话的意义及其内涵的阐释。 三、 作品分析 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横渠四句”是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四句话。引出下文关于四句话的具体解说。第二部分(第2—4段):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并逐句阐述其内涵。第三部分(第5—9段):指出只有儒家所说的“圣人”才是最合于人的标准,才能肩负起天地赋予人的神圣使命。 【自读练习】 1、 给加点字注音 修身以俟.之( ) 圣讳.( ) 廓.然大公( ) 圣躬.( ) 分歧.( ) 程灏.(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 )rú子可教 相( )rú以沫 提( )chàng chāng( )狂 ( )sì机 ( )yì事 分( )qí 嗫( )rú 3、 回答问题 ①、文中“地球上的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解说的是张载四句话的哪一句?为什么? ②、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③、张载的这四句话还具有超时代的性质,分析这四句话的现实意义? ④、冯友兰在文中提到了“内圣外王”之道的真正意义。请联系“横渠四句”来进一步解释“内圣外王”之道?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自读指导与练习 【自读指导】 一、 作者介绍 帕斯卡尔是法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成果卓著的科学家、散文大师和宗教圣徒。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 他的主要著作是《给外省人》和《思想录》,前者常被看作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 二、 文题背景 十七世纪的法国基本上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的国家,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制母体之内开始滋长。生产技术上的需要,在自然斗争的领域内向先进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学课题;意识形态上的需要,则在思想斗争的领域内向先进的思想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课题。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了《思想录》。书中并没有建构思想体系,属于一种人生哲学,集中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宗教等问题的沉思和感悟,以其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隽永已经成为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著作。本文节选自《思想录》第六编“哲学家”,侧重于对思想之价值的体认。 三、 作品分析 本文是摘录的一些片断,作者在文中系统论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贱渺小的;人因其思想而伟大,因其认识到自己的可悲而伟大。文章观点的表述是极为精当的,既是作者丰富思想的高度浓缩,也是极富诗意的表达。文章语言凝练,隽永,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容易使读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自读练习】 1、形近字注音 蔑.视 愚.蠢 篾.片 偶.然 2、词语解释 无与伦比: 一无所知: 3、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2)文章第四小节中“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如何理解? (3)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强调什么?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自读指导与练习 【自读指导】 一、 作者介绍 康德(1724-1804),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一生著述甚丰,包括构成其批判哲学体系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以及《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导论》等。 二、 文题背景 康德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里程碑。由关注“头上的灿烂星空”到探求“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走过了80年的人生旅程。他要探索的是,由自然认识走向实践认识,以及从人类本身认识入手来研究认识能力与道德法则。 三、 作品分析 本文是《实践理性批判》的结论部分。实践理性所能得到的最高赐予就是“心中的道德法则”。面对“灿烂星空”,人只是世界中被赋予了短暂生命的极其渺小的一个动物,而“道德法则”却使人作为理性的存在,得以不断提升,由独立于动物性而至独立于整个感性世界的生活。作者告诉我们:人应该用“心中的道德法则”来指导实践,让实践按照理性的推理进行。文章采用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结构模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提出两种伟大的事物,即“头上的灿烂星空”与“心中的道德法则”;第二部分(4)两种伟大事物无处不在,值得我们敬畏和赞叹;第三部分(5-6)对这两种事物的研究方法。 【自读练习】 1、 加点字注音 执著. 高耸. 歼.灭 拙.扑 间.不容发 阐.明 2、 多音字注音 揣测 度假 揣 揣着 度 挣揣 揣度 3、 成语解释 浩淼无垠 殚精竭虑 姗姗来迟: 4、 回答问题 (1)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指什么?为什么它会让我们赞叹和敬畏? (2)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道德法则”?它伟大在哪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12d4c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