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及其性格 苏轼作为一位宋朝文学家、政治家、画家,在现代中国,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除了其著名的诗词,以及其极富文采的文章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便是其人本身。正是其与众不同的性格,造就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苏轼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均为著名的文学家。家庭环境能造就一个人,相信这也是苏轼十分豁达洒脱的原因。不论是在杭州,还是被贬至了黄州,其文章中的豁达、洒脱都是一以贯之的。据说其在科举考试时所做《刑赏忠厚之至论》便因其洒脱的文风,颇受欧阳修喜爱;其被贬黄州后所作《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句,将众多情感融于一体,其核心依旧是其豁达。看来苏轼的豁达洒脱早已根植在其骨子里了,不论外界的条件如何变化,其都保有着这份豁达洒脱。 当然,换个角度来说,其有时也过分洒脱了。其随性的性格,也常常会为其招致祸患。其依性情创作的众多诗歌,日后都成为了乌台诗案中的“罪证”,当然因此这些诗歌也广为流传。就算被贬黄州之后,其也依然“敢写”。不仅嘲自己的生活,也嘲朝中的政事。即使处在严格监视,作品被禁的环境下,其诗文依旧能广为流传。 其性格倒也不是从未发生过变化。乌台诗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便对其性格造成了一些改变。性格的改变往往会流露在文章中,原先其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全都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亲切宽和的诙谐,以及醇甜和成熟。有人评价,到了黄州的苏轼,才真正“成熟”了。其文章更加圆滑,道理更为深厚,也更为人们所接受,是为我们喜爱的苏轼。 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苏轼的性格应当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只得从其文字中一瞥其性格,而其未流露在文字中的性格,早已不得而知了。也许正是苏轼这难以捉摸的性格,使其拥有了如此人格魅力,在近千年中被人们铭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1db53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2e.html